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第六章善于指引,做朋友前进路上最亮的灯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找到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善于指引,做朋友前进路上最亮的灯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马云说:“我觉得影响我的人挺多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影响我。金庸肯定影响过我,《阿甘正传》里面简单的阿甘也影响过我,还有父母、老师,再就是前几天李嘉诚的那句话让我心里很有共鸣。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影响你,重要的是,你能从每个人身上找到各种机会,不断学习,从而反过来影响别人。”的确,我们要善于指引,做朋友前进路上最亮的灯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在某公司的车间角落放着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个字条:“注意安全。”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看到了这个字条,他建议将文字改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教会人们具体的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谁都会写一个“注意安全”的字条,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靠这个提示是不行的。殊不知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在下班高峰期,人挤车多,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会交通拥堵或发生交通事故。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找到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人说:“我以为我拥有的最大财富是可能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的确,有时候,我们与其一味地满足别人,不如激起别人的欲望,让他们自己发愤图强。

有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愣。这天是他0岁生日,可他却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了。由于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一般,说话还带着浓厚的乡土口音,他极度自卑,连一般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

就在亨利在生死边缘彷徨时,他的挚友约翰兴冲冲地跑来对他说:“亨利,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丧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绘的特点与你一模一样。”“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振奋起来,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他感到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气,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尚和威风。

就这样,凭着这个“漂亮的谎言”,0年后,他居然成了一家公司的总裁。虽然他后来知道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善于指引,做朋友前进路上最亮的灯塔。

为别人喝彩,也是为自己喝彩

马云说:“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有竞争才有发展,因为有了敌人的存在,因为有了不服输的决心,才会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时候,敌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我们要善待身边的对手。

在生活中,很多人只想着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将会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在矫正自己的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

在一所小学的运动会中,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有人不解地问校长:“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为什么偏偏选这个班呢?”校长说:“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这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为自己喝彩是一种本能,为别人喝彩却是一种美德、一种胸怀,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自己也在体验着快乐。

无论是谁,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喝彩,即使一声简简单单的“你真棒”“加油”,都可以给予别人快乐和自信。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毕竟,为人喝彩是舍,人为我喝彩是得,舍得之间才能有所成就。孟子有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最高的德行就是友爱善良地对待他人。所以,我们不妨给别人一些鼓励,当他人做出成绩时,不妨给点掌声。因为为别人喝彩,同时也是为自己喝彩。

为别人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要做到这一点儿,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常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的成绩。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风云一时的人物,不过他的心里总是没有别人的位置,不允许别人占据他的舞台,或者说不愿与人共同奋斗、共享成果。诸葛亮比他技高一筹,周瑜每次和他较量,都占不到便宜,最终怀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恨意吐血而亡。

诸葛亮的另一个对手司马懿比较聪明,他每次和诸葛亮打仗也会败得一塌糊涂,但司马懿每次失败都会说同一句话:“吾不如孔明矣!”

与周瑜相比,司马懿活得更舒坦,也更睿智。他承认对手的实力,变相地宽慰自己,使自己能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来,成了最终的赢家。正是因为司马懿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尊重对手,肯为对手喝彩以及宽阔的胸襟,让他在军事上永不言弃,在政治上风生水起。

我们要学习司马懿的这种胸襟,把对手当成值得尊重的人。当对手完成了漂亮的一仗时,与其妒恨,还不如大方一点,给些掌声,宽容一些,给点喝彩。要知道,为别人喝彩,这不仅仅是一种君子风度,也是人生经历的一项重要体验。

人生就像一个舞台,自己既是舞台上的演员,又是台下的观众。在生命中,我们将演绎出自己精彩的节目和花絮,在舞台谢幕时,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掌声,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让我们学会为别人喝彩,祝贺别人成功吧!

想成功就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儿

提到成功,人们常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儿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在我们身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成功。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别人不比我们傻,我们也未必比别人聪明,那么我们凭什么成功?答案是:“比别人多做一点儿!”也就是,在工作中,要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儿、做得更多一点儿、动力更足一点儿、速度更快一点儿、坚持的时间更久一点儿”。它体现的是一种勤奋主动的精神,一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意志,一种行动迅速、做事准确的能力。

要知道,人和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多学一点儿,多做一点儿。这一点儿一点儿积累下来,你就会有很多收获。“比别人多做一点儿”,有时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智慧。

我们不可能总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尽量使自己喜欢目前的工作,心理上的厌烦减除后,工作才会显得自然轻松得多。在工作中找出点乐趣,用欣赏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生活便愉快得多。

一名好员工,只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公司工作是不够的,你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不可以为公司、为客户多付出一点点呢?”其实,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并不会把你累垮,相反,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将会使你更加敏捷主动。

每天多付出一点点,能让你在公司里脱颖而出,这个道理对于普通职员和管理阶层都是一样的。每天多付出一点点,上司和客户就会更加信任你,从而赋予你更多的机遇。

一位成功推销员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儿”,多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很多事业成功者的取胜秘诀。

对我们来说,每天多付出一点点,是要持之以恒,而不是哪天心血来潮了,就多做一点点,做好一点点,第二天,热情一过,则又回归原样。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员工,他们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使他们显得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仅仅是,他们愿意每天都多付出一点点,一年65天,天天如此!

有一位男会计,因为公司人员的结构调整,他将要离开了,但直到离职的最后一天,他仍然埋头工作到深夜,并手把手地把工作交代给继任者,没有半句怨言。其实,他原本可以推给旁人了事,但就是多做了这一点点,也就做出了自己的口碑。如今他在一家著名外企的财会部门工作,并且成了这个部门的主管。

多做一点儿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你没有义务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却可以选择去做,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多付出一点点,虽然要求你应不计报酬、不怕牺牲,但是,这种“多付出”的努力绝不会白白流失,它最终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并给你加倍的回报。

比别人多出一份力,比别人做得更勤,比别人做得更出色,一定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保持“每天多做一点儿”的工作态度,一定能使你从工作中脱颖而出。你要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每天都做最重要的事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主要和次要的事情要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如何分清主次,把握适度,是值得每个人一辈子思考的问题。每个人的一生要面临许多抉择,只有能够分清主次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查尔斯·舒瓦普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总裁,他的钢铁公司曾经只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却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伯利恒钢铁公司得到了如此快速的发展呢?

当初,伯利恒钢铁公司在经营上面临诸多困难,几近破产,总裁查尔斯·舒瓦普使用了许多办法也没能使企业有起色,万分苦恼。无奈之下,舒瓦普只好找他在搞管理研究的朋友美国效益专家艾维·利帮忙。艾维·利听完舒瓦普焦头烂额的倾诉后,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道:“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然后用数字表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次序,按着次序来做事。如果你只做完第一项,那也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查尔斯·舒瓦普很惊讶地问:“这管用吗?”

艾维·利说:“你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当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要求你公司里的人也这样做,这个试验你愿意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过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听了这个建议,查尔斯·舒瓦普哭笑不得,他认为这个建议救不了他的企业,但苦于没有摆脱困境的更好办法,还是在企业上下认真贯彻了专家的建议。

刚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儿,慢慢地大家都感觉到这个建议带来了巨大的实惠,都觉得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忙乱不堪、效率不高了。许多困难被克服,企业活力再现。

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花费金钱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几年后,小钢铁厂伯利恒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

成功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判断出不同事物的相对重要程度。我们必须学会这一点儿,分清日常事务中,哪些是重要的并应该立即去做的。有些成功者,甚至穷其一生在做一件或几件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每天都做重要的事,给你带来的,将是人生的黄金。

张语嫣是一家公司的秘书,每天做一些撰写、整理、打印材料的工作。很多人都认为语嫣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她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学不少东西。她说:“检验工作,唯一的标准就是你做得好不好,不是别的。”

语嫣整天做着这些工作,因为做事很有条理性,所以她的做事效率越来越高。后来,她发现公司的文件中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公司的一些经营运作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于是,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语嫣还细心地搜集一些资料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建议。为此,她还查询了很多有关经营方面的书籍。最后,语嫣把打印好的分析结果和有关证明资料一并交给了老板。

当老板读到了语嫣的这份建议后非常吃惊,没想到这个平常毫不起眼的年轻秘书,居然对公司这样关心,而且还有这样缜密的心思。

老板表扬说:“公司的重要工作就得交给像语嫣这样做事能分清主次,而且兢兢业业、热情饱满的年轻人。”后来,语嫣被委以重任。

可见,语嫣是一个做事能分清主次的人,既做好了本职工作,又做了一件对公司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做事情不分主次,不管轻重缓急,把所有事情都分配相同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在小事上过分劳心费神、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烦恼不已,就会荒废了大事,从而荒废整个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取得成功,不断实现人生的新跨越,不在于我们一辈子做了多少事,而在于我们是否用尽全力将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者几件事做好。

所以,人的一生中,要分清主要和次要的事情,注意主次之间的自然转换,把握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力求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过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像对待恋爱一样,对待你喜欢的事

马云曾表示:做企业一定要专注,要坚持,要有激情,要相信自己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相信自己可以做不一样的事情。不要怪某个行业不好,天下没有不好的行业,再不好的时代再不好的行业也有好企业,再好的时代再好的行业也有烂企业。所以别怪行业,怪自己,要做正确的事情,正确地做事。

《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说过:“注意即现实。”换句话说,你关注什么,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对学业、工作、事业专心致志、不懈努力,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扎扎实实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却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对学业、工作、事业缺乏一种执着精神,结果是一事无成。许多事实说明,成功的秘密就是专注,或者说在一段时间内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唯有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做事才能成功。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从更深刻的含义上讲,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记得,哈佛大学研究专注力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曾说过:“倘若心不在焉地生活,你便看不到、听不到、品尝不到、体验不到许许多多可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刺激的事物。我们所在之处,就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的确,只有专注,每天都做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没有一个人不具备专心这一特质。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天体力学、数学等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得不说,专注是牛顿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牛顿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时会忘了周围的一切。

有一次,牛顿邀一个朋友一起用餐。饭菜已摆在桌上,牛顿还没从工作室出来,这位朋友等了好久,只好独自吃起来。吃完后,他想和牛顿开个玩笑,就把鸡骨头放到盘子里。几小时后,牛顿从工作室出来,他到餐桌旁,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时,不禁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吃呢,原来早已吃过了。”于是又回到工作室,继续工作去了。

还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便专心思考起来。不知不觉中,他松开了牵马的缰绳,马跑了他还没发觉。他一边走着,一边思考着,一直走到山顶,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时,牛顿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这时马早已不知去向了。

专注可以带来看似不可能的结果,并引领你实现自己弥足珍贵的志向。拥有无限专注力的人,能够让世界适应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你跑得多远。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持久瞄准目标的专注力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自己置身于专注、沉着、机敏的思想境界是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其实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专心致志地做好他必须做好的事情。

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曾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专注力很强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戈尔曼再次让我们认识到,专注力是可贵的资源,认真的投放,才能有丰硕的收获。意识到这一点不算太晚,请从此时此地此刻就开始,像对待恋爱一样,对待你喜欢的事。

多做一点不吃亏儿

马云说:“其实我们并不厉害。我们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吃的亏比别人多,但是我们不怕吃亏。”那么,为公司多做一点儿,对个人来讲是吃亏吗?或许有的人觉得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到不止一天,或者更远,就会发现多做一点点永远不吃亏。

刚开始,卡洛·道尼斯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比较低,但现在他已经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

在谈到自己的职场成功秘诀时,卡洛·道尼斯这样说:“在为杜兰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多做一些事情。工作时杜兰特先生经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随时在等待他的召唤,并且逐渐养成招呼我的习惯……”

因为道尼斯每天都主动留下来多做一些事情,并随时准备为杜兰特先生提供服务,所以杜兰特先生会养成召唤他的习惯,这就使道尼斯获得了更多赢得上司赏识的机会,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人员。可见,“多做一些”就是卡洛·道尼斯的升迁的秘诀。

许多人在一起工作,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没有任何预兆地得到了升迁,做了其他人的主管。有人去问老板:“他凭什么啊?”老板回答:“他比你们做得多啊。”这个人又问:“不就多了那么一点点吗?”老板回答说:“每天一点点,时间久了,就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啦。”

不得不说,多做一点点工作,表面看好像吃亏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吃亏。因为这样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工作能力,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有一天早晨,史瓦布来到他所经营的一家钢铁工厂,看到有一位公司的储备速记员也在那里。当史瓦布问他为什么这么早来公司时,这位储备速记员说他是来看看史瓦布先生是否有什么紧急信件或电报要处理,所以比其他员工早到了好几个小时。

史瓦布向这位员工说了声“谢谢”,并告诉他晚一点儿会需要他的帮忙。当天晚上史瓦布回到办公室时,身边多了一位私人助理,而他就是在早上令史瓦布印象深刻的那位储备速记员。

这位储备速记员吸引史瓦布的地方,并非他的速记能力,而是他愿意多做一点点的进取心。所以,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多做一点点都可以让我们成为公司里不可缺少的人。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就在一些小事上:每天比他人多做一点点,每天多花五分钟的时间查阅资料,多打一个电话,多想想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多一个表示,多做一些研究,或者在实验室中多实验一次……总之,付出终有回报,我们若想出人头地,想要纵横职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很好地完成分内的事,还要不怕吃亏,能坚持比别人多做一些事。(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总裁大人,轻一点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魔鬼的体温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烈火浇愁辟寒金农家小福妃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绝色倾城
相邻阅读
天价宠婚:娇妻要上天鬼吹灯3还珠之太后金安重生之超级商业帝国农门商业大亨重生之商业大亨疯狂鉴宝无上真魔皇上,你家废后被流放了飞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