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十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在紫禁城平台接见自山海关赶来的孙承宗,陪同的还有内阁众阁臣及司礼监总管曹化淳、王承恩等人。

约一年之前,崇祯在这里接见蓟辽督师袁崇焕,并当场将其捕获,今天,在同样的地方,接见的是袁崇焕的恩师孙承宗。

孙承宗缓缓走上前来拜倒。自临危受命离开京师执掌大局后,半年来,孙承宗披肝沥胆,夙夜辛劳,憔悴了许多,上次离开京师时,发间还有黑发混杂,此时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深刻,也比以前苍老了许多。

崇祯坐在高高的座椅之上,看孙承宗步履沉重的走来,心中不禁有了几分悲悯之心,道:“孙大人为国奔波,其行大勇,其心可嘉。来人,给孙大人赐座。”

孙承宗叩首道:“不敢。众位大人都立于君之两侧,为臣德行浅薄,怎敢擅专?”

崇祯眉毛挑了挑道:“这样说来,朕还要是公平一些的。孙大人所言有理。来人,端几把椅子来,请这几位大人坐下,”扫了一下脚下,“请内阁首辅钱龙锡大人、太傅韩广大人、阁部李标、成基命、周延儒大人看座,噢,还有你,梁廷栋大人,此次你接替孙大人执掌兵部,朕以后还要多靠你了。”言语中有很多讥讽之意。兵部尚书梁廷栋脸一红,忙说不敢。

众人坐下了,崇祯道:“再搬一把椅子来。”宫人将椅子搬上来,崇祯却不命人坐,指着空椅子道:“这个椅子就这么放着,给一个人留着。这个人,今天虽然来不了,但也是劳苦功高之辈,朕睹物思人,也要拜他一拜。”

说完走下来,真的向这椅子拜了一拜。

相貌文雅的首辅大学士钱龙锡道:“不知皇上要拜的又是何人?告之群臣,也好共同拜谒。”

崇祯冷笑道:“朕拜的这人叫袁崇焕,听说与钱大人也有相当不错的交情,你来拜他一拜,也使得的。”

钱龙锡听了一愣,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年轻的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崇祯回到位子上,道:“今天大家都来了,朕也不卖关子,今日平台之上,朕要问问诸位卿家,那袁蛮子引狼入室,罪行昭然,依大家看,定个什么罪为好?”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

崇祯道:“怎么,一说这个全都没话了?”

群臣中有一人站出来道:“依臣看,袁崇焕该杀!”

众人听得这人如此一说,心中一凛,将目光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钱龙锡不悦地喊一声:“温体仁,你如此断言,有何根据?”

礼部侍郎温体仁恭谨地说道:“依臣之看,袁崇焕可杀之罪有四条,一,付托不效。皇上将整个辽东托付于他,他竟然让那皇太极打到了家门口,此举罪恶过之大,不是一个渎职之过可以掩盖;二,谋款通敌。据三法司会审之证据,袁崇焕与那皇太极多次来往书信,竟达十封之多,言中颇多大逆不道之词,也多次提出议和之事,通敌之罪确凿;三,擅杀大将。毛文龙悬踞海上,居功甚伟,袁崇焕为一己利益,将其冤杀,天人愤之;四、顿兵不战。皇太极大军压境,袁崇焕救援不力,令我京师百姓多受荼毒,为保存实力,又纵容军队,不全力施为,令我京师又陷入险境,更乃罪不可赦,以上四点,任其一条,都可以判其死罪,四罪齐犯,实乃亘古罕见,臣请杀他,以正国法,以平民愤。”

温体仁此话一出,四座皆惊。钱龙锡不禁摇头叹息,这一动作尽落入崇祯眼中。崇祯不动声色,道:“温体仁说完了,还有人要说什么吗?”

又有一人站出,道:“温大人所言极是。但依臣看来,袁崇焕所犯之罪,并非只有这四条。臣还请加上四条,一并治处。”

大家看去,说话的人是礼部尚书、阁臣周延儒,周延儒道:“温大人所说之四罪,尽在眼前,但袁崇焕其心不轨,却非朝夕之事,臣以为,另有四罪,隐藏已久,须得明辨,其一,专恃欺隐。他曾说五年平辽,但如今辽东未定,敌人入我京师门户,此乃欺君大罪;其二,贪墨无度。袁崇焕在边关一年以来,克扣军饷,天怒人怨,始有后来军士不敢奋力作战之事;其三,纵敌长驱。袁崇焕驻边一年多来,军备松弛,疏于防范,作战被动,致使皇太极兵力直驱而入,纵敌之举,昭然若揭;其四,遗散援兵,皇太极犯我京师,皇城告急,袁崇焕不整合兵力集中抗敌,反而分散祖大寿、满桂之兵,不思为国效力,全为保存实力,其心可诛。此八罪在身,处死袁崇焕,乃天理彰然。”

钱龙锡等群臣听后只觉大谬之极,温体仁所说四罪,本就已经多有强加之嫌,这周延儒所加四罪,更是莫须有的无稽之谈。钱龙锡拱手上前,正要说话,崇祯却不看他,只冲着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梁廷栋道:“你执掌兵部,袁崇焕这人如何处置,你也拿个意见。”

梁廷栋迟疑道:“袁崇焕虽然罪行严重,但他执掌辽东多年,毕竟有功,我——”说到这里,突然有人轻咳一声,抬头看去,声音发自曹化淳处,于是马上改口道,“但功过相抵,袁崇焕还是过大于功,我大明江山,自太祖开创以来,尝未有人能侵入到京师门户者,今袁崇焕令我大明江山受此大辱,他虽能拔师回救,但错已铸成,功不抵过,臣之意见,定当严惩,以正军威。”

崇祯道:“你这个意见,是你自己的还是兵部的?”

梁廷栋道:“臣当然代表兵部拿出意见——”话音未落,突然听得底下一人道:“我不同意。梁大人此话,乃一派胡言。”

众人听得这一声喝,都是一愣,却见一个青年自人群中走出,一张脸涨得通红,似乎已经气到极至。

梁廷栋道:“余大成,你只有四品官阶,如此地位身份,诸位大人还没发话,你怎敢枉言!”

余大成道:“今日平台召见,皇上已经下旨,愿听群臣意见,卑职虽官小言轻,但也在召见名单之中,既蒙皇恩允许我晋见,今日说出自己意见,有何不可?梁大人若以官职压我,我请皇上仲裁。”

钱龙锡、孙承宗见余大成出来,微感欣慰,这位余大成为人铁骨铮铮,朝中颇有清誉,祟祯本人也多有偏爱。他对袁崇焕颇多祟敬,他来说话,形势有利于自己这一方。

果然崇祯发话道:“余大成不必拘礼,有话直说。”

余大成走到崇祯身前,拜了一拜,然后面对梁廷栋,道:“大人说袁崇焕有罪,但在我看来,袁督师不但无罪,反而是有大功。”

余大成面向群臣,慷慨激昂地说道:“刚才两位大臣说袁大人有八罪,我只想问一下列位大人,北京城被围困之时,是谁的军队前来驰援?又是谁的军队苦战皇太极,数天内血染京城,未曾后退过半步?”冷冷看了梁廷栋一眼道,“卑职只想问一句,兵部既然执掌兵权,又能调动营兵,但城围之时,可曾有一兵出来迎敌,外城苦战的又都是谁人的军队?”

梁廷栋无言以对,余大成又道:“刚才周大人说袁大人有纵兵长驱之罪,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想问大人一句,若袁崇焕纵兵长驱,那宁远一城占据关险多年,宁锦防线阻抵努酋多年,此是功,还是过?温大人说袁大人里通外邦,暗中曲和,我再问温大人,宁远一战,炮轰努尔哈赤令其身死,这样的功勋,何用里通外邦?这样的仇恨,又怎能与敌人暗中曲和?

“诸位一口咬定,此次入口之役,实乃袁大人之过,这更是可笑至极。需知,大人之职在于关内,不在于蓟镇,蓟镇被围,大人赶来急救,放弃关内,率军前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忠心?若只为保存实力,自可以等蓟镇的军队前来援救,何用亲自前往?又何用血战数天,身被数伤?再有,关于蓟镇喜峰口、密云、墙子岭一带兵力空虚之事,袁大人早有奏折送上,但兵部扣住不发,未曾重视,才有今日之祸,袁大人纵有责任,亦在兵部之下。这份奏折原件尚在,请梁大人尽早呈于皇上。”

崇祯咳了一声,道:“梁廷栋,散朝后速拿来与我看。”梁廷栋急忙称是。

余大成见崇祯似乎已经被自己言词打动,急忙趁热打铁,跪下说道:“皇上,袁督师蒙冤入狱后,朝野民间多有不平者。今日臣带来三份奏章,可传达民意,愿请皇上阅示。”

崇祯道:“什么奏章,拿来我看。”

余大成自袖中取出三份奏章,双手敬上道:“这三份奏章分别为:兵科给事中言官钱家修上《白冤疏》,为袁督师申明六大冤情,另一份则是布衣程本直为袁督师写的鸣冤文章《漩声记》,还有一份是本朝何之壁上的奏书,何大人一家四十几口人愿为袁崇焕大人作牢,并称愿承担一切刑罚。”

崇祯道:“你将这三份奏章都拿上来吧。”余大成将奏章送上,崇祯一一看来,问道,“这程本直是何人?”

余大成道:“民间义士。此次北京保卫战,他也曾经参加了。”

崇祯道:“好。”指着其中的一段文字念道,“惟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这人写下这句话,看来这袁崇焕在他心中,那是有如天神了。”将奏章合上,道,“余大成为袁崇焕鸣屈,虽官位小,但看来也是个性情中人,朕不是昏君,不会因你直言就怪你的。其他人还有话说否?”看了钱龙锡一眼,道,“钱大人有何意见?”

钱龙锡拱手道:“皇上明鉴,袁崇焕一案中,有诸多冤情。刚才余大成也已经说过了,蓟镇之责,不在袁崇焕,即使有责,也不当死。臣想请皇上网开一面,念在袁大人为我大明建立过不世奇功的基础上,从轻处理。”

崇祯点了点头,又道:“孙大人,都说你是袁崇焕的受业恩师,你又怎么看这事?”

孙承宗走上前来,跪倒在地道:“禀皇上,臣以为袁崇焕有罪,当罚。”

他这话一出,大家都是一愣,连崇祯都是一惊。在满朝文武中,孙承宗与袁崇焕最好,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怎么此刻他突然倒戈一击,说起反话了?钱龙锡更是惊惧,忍不住走上一步道:“孙大人此话何解?”

孙承宗沉稳地说道:“皇上,袁崇焕身为边关大将,却不能巩固边防,致使侧翼防线空虚,令皇太极乘虚而入,威胁京师,仅此一罪,所谓虚名,所谓大功,都无法抵消。所以臣以为,袁崇焕必须要罚,臣请求皇上将袁崇焕削职为民,发还原籍,永不录用。臣还请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臣作为袁崇焕多年的上级,对下属教管不严,负有重责,愿入诏狱服刑,以正国法。”

崇祯笑道:“孙大人说哪里话?你有功于国,岂有入诏狱之理?”环顾左右,道,“今日听大家说了不少,朕会好好想想怎么处理袁崇焕事宜。今日就请退下,明日早朝,再做商议。”

大家纷纷谢恩,准备退朝。崇祯又道:“请礼部侍郎温体仁与司礼监曹化淳留下,其他的人就退了吧。”

大家拜别皇上出去,在门口钱龙锡追上孙承宗,低声道:“阁老今日这一番话,又何用意?”

孙承宗长叹一声:“既然已经是个死局,就不用再争他个是非对错,若能令大家脱身事外,保得命在,才是大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只怕,那温体仁、周延儒狼行虎视,老夫这韬晦之计,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平台殿内,崇祯问计于温体仁:

“朕自登基后一直考察于你,你这人不结私党,敢于直言,倒是个好官。今日你说袁崇焕的四大罪,都有道理。但朕观群臣之言,也颇在情理之中。袁崇焕之罪,我看不至于死,但如何掌握处罚之度,还要斟酌为好。”

温体仁微微一笑道:“臣还是以为,袁崇焕必须死。他若不死,圣上重振朝纲之风,恐怕难以推行。”

崇祯“噢”了一声,道:“你且说来听听。”

温体仁道:“臣观这袁崇焕并不简单,他的身后有强大的后台,余大成以如此品级的一介小官,敢于直顶尚书级的大吏,没有人支持,他没有这个胆子。而孙阁老的那段话,看似不偏不倚,大义灭亲,但其实暗含深意,他要皇上将袁崇焕削职于民,永不录用,看似公正,其实是想保袁崇焕的命。他想以自己的权谋之计左右皇上,这不是弄权,又是什么?”

崇祯脸上有将信将疑之色,道:“他们真敢这样操纵朕?”

温体仁道:“他们绝对有这个胆子。皇上可还记得那程本直的话,世上惟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在这个草民的心中,什么皇恩浩荡、国家大义,都不如袁崇焕一条命重要。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臣以为是公开挑衅天子之威。”

“不错。”崇祯点头道,“这个程本直不能放过。曹化淳,着人迅速将他拿了,容朕亲自审了。”

温体仁趁机上前说道:“袁崇焕乃钱龙锡大人扶持之人,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臣这里有山东省御史的亲笔上书,有证据显示,钱龙锡曾受过袁崇焕数万两银子的贿赂。”

崇祯道:“有这等事?取过来,与我细看。”

温体仁与曹化淳暗暗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这个所谓的证据,当然是厂卫一手泡制的。

温体仁将上书递与崇祯,崇祯拿过来,一边翻着一边问道:

“曹化淳,你怎么看?”

曹化淳道:“臣观这满朝文武,似有两派,一派主张严惩,如温大人周大人,一派则主张从轻,如钱大人孙大人,两派都系朝庭命官,协调与平衡之事,同样重要。臣有一计,可以令诸位大人都能称心,既重重惩罚了袁崇焕,又可保他一命,不令皇上为难,更有利于重振朝纲。但有一点,此计若施成,恐怕只有我们前去不行,那袁蛮子人太倔强,必要时也许还需皇上您亲自出动。不知皇上可能应允?”

崇祯道:“那有什么,朕本来也想见见袁蛮子呢。你们安排就是。”(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辟寒金橙红年代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总裁大人,轻一点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农家小福妃烈火浇愁
相邻阅读
变身之艾尔特丽雅公主灰姑娘变身秘籍诸天尽头无限恐怖的平行世界爱豆竟然暗恋我总裁强势宠:甜妻,有喜了!清初再立国回到大清当宰相大清第一福晋重生大清当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