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130、130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家村的养猪场办起来后, 需要的劳动力也不少, 村里人争相报名。

毕竟到养猪场干活可比去地里上工清闲的多, 还能拿差不多同等的工分, 对于想多挣点口粮花销的人家,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了。

而且到了农忙的时候照样还能去地里上工挣工分,农闲就去养猪场养猪,全年有活干,不用躺懒吃闲饭。

“主席都说了, 勤劳能致富!大家伙好好干, 咱们李家村也能走上致富的道路!”李老头在养猪场建成的掀红布仪式上对村民们如此鼓励道。

不过, 等他将台子搭起来后就退位让贤了, 把养猪场交给大儿子李治国管理, 大儿媳妇赵凤仙协助。

毕竟李老头一直都牢牢记得自身当大队长的本分,那就是带着队员们好好搞生产, 让地里多出息,多增收, 大家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才是他最应该关注的着重点, 而不是本末倒置顾此失彼地荒废田地庄稼, 去花费大量精力搞其他副业。

好在李治国能力不错, 人又稳重,顾好养猪场是不成问题的, 作为左膀右臂帮李老头管好折腾起来的一摊子。

其实办养猪场,李老头也没啥多余想法,只是为了全村人能经常吃上肉就好, 这是他对队员们的承诺。

至于之后做大了给公社交了好多头肉猪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他还没想那么长远,更是预料不到的。

目前,李治国兢兢业业地刚从老爹手中接过了养猪场的棒子,选了些村里家中劳力多且干活麻利的村民当养殖员,开始摸索着养起了猪。

赵凤仙作为辅助,负责管好其中的几个媳妇婆子,另外因为识字会算术,她还兼顾记账一事,一下子隐隐成为村里妇女们的带头人了。

钱春娥本来还十分羡慕来着,感觉嫂子每天意气风发充满干劲儿地管着手下那些人,看着就风光。

等到李治富在化肥厂发了工资,拿回了不少的钱票时,她就心里很平衡了,他们小两口也不吃亏不是,有失有得呗。

李治富的工资虽然要上交公中,但是家里宽裕,李婆子在这方面也不抠抠索索的了,只收了大部分,小部分留给儿子在工厂里人情往来。

然后钱春娥就会偶尔从丈夫那儿得到一些小礼物,比如花手绢、好看的头绳、小件衣裳、零嘴等等,日子感觉比整天忙了家里忙外面的大嫂子还要快活,她就更计较不起来了,被丈夫哄的服服帖帖。

家里老大老二两家都有了正经事做,剩下一个让人不放心的老三小夫妻俩。

李婆子本来还担心小两口会因此心有怨怼什么的,结果一看这俩货都被一双小儿女的事缠的脱不开身。

两人全力顾着养活好孩子就不错了,哪还有闲心思再做其他,找事让他们去做估计人自己都有自知之明地给推喽。

见他们自己有分寸,李婆子就不再多操心了,全心全意地照顾家里两个小神仙。

另外家里五只小的,李长江和李荷花都长大了,可以管着底下的三个堂弟妹,减轻大人们的负担。

等到荣锦和陈向阳小学毕业去上县初中时,这两人也跟着考去了,再加上村里其他升初中的孩子,一下子一大群。

李治国的早晚护送仍旧没断,为此还把架子车厢加宽一些,多买来一头驴拉车,解决了人数过多一趟拉不完的问题。

周围的生产队看到了都羡慕不已,待到队里有了闲钱就学着将驴车拉起来,在县城和村子来回跑了那么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方便了村里人还挺赚钱的。

于是渐渐的,县城周边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拉人的驴车牛车马车等等。

那些基本都是生产大队的公共财产,送本村人赶集走亲戚逛县城之余,还能顺路拉拉其他人赚点外块增加收入。

有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花点小钱就能去目的地,大家一般都挺喜欢乘坐的,因此出来活动的人就多了起来。

大家私底下你来我往互通有无,无形中带动了这片地方的经济。

县领导得知后观察了一段时间,由县政府出面统一给每个大队的车辆做了编号和统计,只要他们不作奸犯科不犯事,想跑车使就跑吧。

年终,当他把这些写进工作文件上报上去后,稍后得到上头的一条指令。

上头领导要求县里专门成立一个小部门,集体把那些拉人赚钱的车辆管理起来,每月月底考核检查,确保不能让人凭此敛财做坏事,更不能因质量问题出现什么交通事故。

而到年底时,可以将此作为相应大队的增收业绩,像交公粮一样,把增收按照比例交上来一部分归入国库。

县领导看完后啧啧赞叹,上头真有想法,如此一来,不仅方便了百姓,国家还多了些进项,说是一举多得也不为过。

这条指令下达没多久,上头来的指导员就到了,准备指导县政府把水泥厂办起来,然后就可以开始铺路造桥建结实房子了。

“要想富,先修路!”

前卫的标语提前了很多年,在水泥厂建成后挂遍了县城和乡下的各个角落。

有了国家的支持,增收和建设两不误,甚至相辅相成,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比前几年暮霭沉沉没有丝毫生气的场景好上太多。

百姓们的生活欣欣向荣,勤劳致富奔小康早已成了大众的口号,激励着他们脚踏实地辛勤劳作过上好日子。

此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豫东平原这块资源贫瘠的地方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示范之地、希望之星。

这里成功向所有人展示了经济民生的发展模板,给那些还处于贫困境地的人们莫大的希望,激励他们跟着组织的领导号召,努力奋斗下去。

李家村所在的那片地方经历三年的时间,已经一跃成为一省的粮仓所在。

有大神坐镇,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里庄稼收成不会低到哪去,外加有化肥有机肥等研究出的肥料的加持,每年的粮产都簌簌地往上窜,高的惊人。

每季收获之后,县领导把统计的粮食产量报上去,省城甚至京都那边都要过来核查一番,那么高的数目让人不免想起前几年差点刮起来的那股浮夸风,不得不谨慎对待。

然而当领导们实地考察过后,却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正常,收上来的粮食实打实地搁在那儿,下乡亲眼看到的百姓生活也做不了假,真是将粮产搞上去了。

其中,唯一不正常的大概就是这里的老百姓貌似都喜欢去拜神烧香,光明正大地信奉某位小神仙,都说是对方给他们带来了吃饱穿暖的好生活。

领导们:“…………”和着我们辛辛苦苦地推行政策搞建设都是白忙活的是吧?

虽然有点哭笑不得有点小不忿,但是对于在高层圈中早就传开的某个真神仙,众位领导心里都有数,能不招惹还是不要招惹为妙。

只要百姓们过的好了,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他们即使有再多的辛苦和委屈也都不算事儿。

荣锦可不觉得他们有啥可委屈的,她还觉得委屈呢。

事实上,她就要点功德,信仰力都没拿,直接反馈给这方世界了,其他的功绩什么的不都落到相应的人头上啦。

升官发财不要太轻松,委屈个毛。

这三年来,她就老老实实地在县初中蹲着,和小伙伴一起将初中三年一级级爬了过来。

说来这几年周围确实变化很大,生活为此便利很多。

首先是县城边上开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厂子,化肥厂、水泥厂、纺织厂、砖瓦厂、面粉厂等等,带动了周边一大片的经济。

然后田里的庄稼收成更高了,地上的路铺的平坦又顺当,成片的棉花田带来了高收益,人们的穿着也跟着好起来。

砖瓦和水泥卖的便宜又实惠,只要踏实肯干,几乎家家户户不用一年,就能买来材料盖上结实耐用的水泥小平房或者青砖大瓦房。

细粮种开后,大家伙都开始舍得吃白面了,自家吃不完,多余的还能卖给公社,面粉厂造的面粉不仅供应了周边几个城镇,甚至运往全国各地的大城市。

粗粮当然也种的,不过大都通过公社卖给搞养殖的地方。

李家村现在表面上就是养猪的大户,每年出栏生猪几千头,除了留下自己大队上吃的,剩下每隔一季就卖给公社一批,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养那么多头,光是本村收庄稼余下的玉米芯野菜猪草什么的肯定是不够的,那样喂养也不长膘。

几乎都喂的粮食,从公社换购回来的粗粮。

至于公社那边从哪儿来,不是还有很多种粗粮赚钱增收的村子嘛,一个大型养猪场能带动好几个村落。

随着猪肉供应量足,大家伙都有了肉吃,李家村风风火火搞的养猪产业已经声名远扬了,都上了报纸,被领导点名表扬。

当然其他跟着养鸡养鸭养兔子之类的大队也不少,但规模和影响暂时都还比不上第一个吃螃蟹且受到特殊关注的李家村。

李老头每次去开大会上台发言,已然混熟了的生产队长们都羡慕的很,抢着跟他照相,说不定就能一起上上报纸在大领导面前露个脸呢。

李老头如今养的白白胖胖,听着同僚们的恭维追捧,面上笑眯眯,心里爽歪歪。

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李家村支起的摊子里就数养猪最不赚钱,也就为了让大家伙都能吃上肉,才一直养。

养着养着就养成现在这个规模,但是在村里几个营生中还是不赚啥钱。

比如那什么制香、雕刻甚至神仙化身的香火钱都比卖猪赚的多,只不过没跟养猪似的弄到明面上来。

闷声发大财。

好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就在荣锦高一快上完时,李家村又迎来了新的变化。

经过他们的申请和努力,村里终于将要通电了!

电线杆架起来,电灯泡装起来!

“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多么美好幸福的生活向往。

李老头在村大会上向乡亲们保证了,未来三年内必定会争取让全村队员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  几章过渡后,咱们的小仙女就要开始爬科技树啦(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橙红年代魔鬼的体温总裁大人,轻一点烈火浇愁绝色倾城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农家小福妃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
相邻阅读
天价萌宝:总裁爹地超给力开局就无敌了一开局就无敌抓鬼小农民好运六零毒医狂妃:妖孽邪王请自重毒医狂妃:邪王心尖宠取经路总有人想带坏我徒孙娇宠令:毒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