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192、王公的任职考试(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三月初一举行武试。罗琦原本预计一千人来不了,八百人是有的,现在肯定用不上了,但是考官都配备齐了;汪舜华还是带着皇帝一串宗室来看。文试没有过的也在下面站着,提前熟悉一下环境,找点感觉。

武试的成绩明显比文试好太多,毕竟经过第一轮淘汰赛,留下来的都是能看的;再说武试很简单粗暴,题目早就通知大家了,去年就开始练,成效肯定是有的,虽然因为紧张,脱靶、坠马的不少,好歹没那么难看。最后仅淘汰了六十多人。算下来,刚好一百五十人过关。

如果说文试通许王和沐琮平分秋色的话,那么武试沐琮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成国公世子朱辅很老实,规规矩矩的射了两箭,都中红心;魏国公嫡长子徐俌觉得自己可以表现一下,连发三箭,皆中红心;英国公张懋毫不示弱,骑上快马,连发三箭,俱中红心;黔国公遗孤沐琮更是百步穿杨,不是吹牛,固定靶一百五十步,移动靶一百步,都用的一石的重弓,各连发十箭,全中红心,一时鼓乐齐鸣、欢声动地,连汪舜华也站起来大声叫好,小皇帝也高兴起来,拍着手大喊:“姐夫真棒!

汪舜华让人把靶子抬过来,反复看了,赞叹:“真是大明的肱骨栋梁!”

连于谦等人眼睛也亮了,一边的宗室勋贵、文官武将无不目眩神驰,张懋和徐俌原本十分得意,这回觉得自己回去还得好好练练,成国公欣慰之余,觉得还可以再催促一下儿子,虽然今天表现也不错,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谁家父母会认为孩子已经够好、可以躺下了?

宗室的骑射功夫自然不能和勋贵比,比较能看的是襄陵王冲秌的几个儿子,其中镇国将军范址移动靶命中红心,相当难得。

襄陵王妃钟氏无出,襄陵王七子一女,皆是侍妾所生,其中长子范址的生母荆氏被册封为夫人,她还生了次子范塘,俩兄弟都三十多岁,儿子都有了。庶出降等袭爵,他们的子孙最高也就是镇国将军了,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范址夫人刘氏无出,两个儿子徵铃、徵鏦都是庶出,这个爵位也守不住;如果有本事走仕途或者军功,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上次陛见,襄陵王提出想让自己几个儿子范坪、范墑、范圿,范埧、范垅到军中效力。

这几个孩子年龄都不小,拿到了爵位,娶了妻室,还能够过日子;只是再往后就只有坐吃山空。

汪舜华知道襄陵王贤德,土木之变的时候还曾经率家人勤王,这些年来对于西北的形势也屡次上言。因此恩准,不过现在朝廷从严整肃军队,不管是勋贵还是普通的世职,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袭爵——这是祖宗的规矩,但是和平年代,这规矩就废了,大家都懂;但是汪太后执政后,交代于谦要从严选拔,确保将官的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这个祖制也就真的兴了起来。

范坪等已经有了镇国将军的爵位,即便到军中效力,肯定也不会从士兵开始,而是和勋贵一样,从执事官开始,一步步打磨。

因此汪舜华同意范坪等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员参加本次考试,当然也有限制——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否则此次宗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不可能如此巨大。一旦经过考试,不能袭爵的有两条道:一是到军校打磨一年,再根据各方面条件,或到勋卫,或到军队效力;二是文才不错的,可以到国子监进学,直接参加明年的会试。

当时下面一片反对,汪舜华摆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宗室有报国之心,朝廷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只要德才兼备,不管你直系旁支,嫡出庶出,也不管你文采出众还是武艺超群,都有你施展的空间。”

她有点意味深长:“朝廷限制宗室的传承,并不是我不能容物,要苛刻你们甚至赶尽杀绝,而确实是形势比人强。当年太祖建藩,意在使藩王屏保王室。只是如今,奉养宗室,已经成为朝廷不可承受之重;而一些远支穷困潦倒、饥寒交迫,而不少宗室怀抱经世治国之才,却只能困守空城,这不符合太祖的初衷,也不是朝廷的本意。唐朝内乱不止,宋朝羸弱不堪,宗室不胙茅土,但其贤能者皆能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能依靠他们。我不相信太祖皇帝的子孙,会不如他们。”

宗藩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他们都是皇帝的同宗,待之太厚,国家财政受不了,更有甚者,像汉晋藩王那样,占山为王,犹如独立王国,或者聚众作乱,那绝对不行;但如果待之太轻,就无法实现屏保的作用,秦朝宗室全无地位,只能任由秦二世宰割,唐宋宗室在解决内忧外患中也没有多大的作为。

解决宗室问题最成功的无疑是清朝,既没有发生藩王作乱,财政负担也不重,因为他们采取了两项关键措施——一是考封,确保袭爵人员的质量,让他们能够在参与军国政务,和精英交锋的时候都能不落下风,甚至亡国后还有大批人员把持了文艺界的话语权,当然,这也就让辫子戏大放异彩,虽然说荼毒了观众的身心健康,但就王朝本身来说,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二是降等袭爵,除了铁帽子王,其他的宗室哪怕通过考试,也是降等袭爵的,这无疑极大地节约了财政用度。

但是汪舜华没有这么做,一来她不用养八旗,负担没那么重;二来还是要讲究循序渐进,之前皇帝对宗室那么好,她一来就掀翻了,如果这些人全饿死了,估计就是文人骂她;但又把这些人放出来参与朝政,说不定几年几十年后出个能耐的,即便不搞宫廷政变,也可以占据高位搞反攻倒算,那么今天的一切努力都会付诸流水。

当然,她还要考虑制衡的需要,另外还有宠爱儿子的小心思,所以设立了六位原配嫡后所出的亲王为世袭王爵。

宗室们感激涕零,重臣们倒是很不安,但汪舜华拿“广开进贤之门”说话,实在让大家无话可说;旁边宗室勋贵也开始呛,也就罢了。

当然也有悲剧的。有固定靶脱靶的,也有刚上马跑了几步就摔下来的,还有跑马过程中掉下来的。幸好准备充分,提前让太医在现场伺候以防万一,折腾一番,总算没让这些人当场去见太祖;不过有个镇国将军年老体弱,回到宾馆,还是翘了,那就赶紧找地方安葬。

皇帝看的很高兴,汪舜华的眉头舒展很多,她真不希望看到全军覆没的惨剧,那样宗室丢脸,她同样颜面扫地。

与此同时,西六宫的宗室女们迎来了最后一战——绣花。这年头绣工是女孩子必备的技能,只是金枝玉叶们以前肯定没怎么碰,去年开始恶补,都还算有模有样,有几位绣的尤其好,太皇太后很满意,觉得这才是女孩子们该做的;太妃、王妃们也很高兴。当然其中有很多已经嫁为人妇,儿孙都有了;只是因为父亲嫡出,自己也是嫡出,这才赶上了。因为绣工不好评价,只要说得过去的都过了,实在连针都没碰过,绣的乱七八糟的就没办法了。不过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因此这一轮很难得的没有刷人;太皇太后还着重表扬了几位书念得好、绣工也好的宗室女,赏赐了几匹布帛,希望她们再接再厉,做女子的楷模。

太妃、王妃们高兴起来,礼物不值钱,难得的是待遇拿到了,而且露了脸,多光彩!

考试结束,那么接下来就该说册封的事情了,虽然比预计的少很多,但到底人员太多,礼部、翰林院、宗人府、詹事府忙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终于搞定。

沈王世子幼?没过关,但是秦王世子公锡和通许王子埅顺利登陆,分别进位为秦王和周王;襄王世子祁镛早就接受了册封,这回算是补票,不用另外办一次;晋王嫡长子奇源册封为世子;周王庶长子同镳封睢阳王、庶二子同?为沈丘王,同?生于景泰三年,今年刚好十岁,踩着线进考场,文试65,相当不错了。他们的弟弟同?、同铌都还小,不参加此次考试;鲁王系安丘王嫡长子阳鐆封世子,襄王世子庶长子见淑为镇国将军。其他还有10位郡王补票,楚王系通城王世子季?、代王系广灵王世子仕?等6位准郡王拿到爵位,以下就是将军、中尉。

13岁的沐琮承袭黔国公的爵位。黔国公在他的祖父沐晟以后就拿到了世袭资格,母亲梅氏虽然最初是侍妾,但早在景泰年间就被封为夫人,因此是按制进封,并非特例。不过他毕竟年龄还小,不能马上回云南镇守。

18岁的吴玺承袭清平侯爵位,比他大3岁的永顺伯薛辅则拿到了结婚资格。吴玺自幼养在宫里,汪舜华对他虽不如张懋和沐琮亲厚,也确实当做自己的子侄。

册封完宗室,家眷也要进封。秦王世子妃跟着老公升职,两位夫人杨氏、嵇氏也顺利晋级亲王夫人。嵇夫人很得秦王宠爱。历史上秦王妃去世后,秦王不顾朝廷礼法,绕过有了长子诚泳的杨氏,多次为嵇氏请封,甚至公然行贿;宪宗不胜其烦,终于下旨,授继妃之名,但不遣官册封;秦王还不死心,孝敬两百两银子,乞求册封,宪宗收了钱却不办事。

通许王妃王氏进封周王妃,长子同镳母张氏、次子同?母王氏,则进封为亲王夫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总裁大人,轻一点橙红年代绝色倾城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魔鬼的体温辟寒金烈火浇愁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农家小福妃
相邻阅读
地府合同工我生了五个大佬替我去宫斗这宫斗有毒[星际]涅槃红颜:命定宫斗1穿越后所有看不起我的人都来宠我禁欲上将,甜心到!上将大人,真会撩!天才女佣兵,皇上,将军跑了上将大人,宠上瘾!重生之再嫁末路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