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135、有杏不需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只是广西狼兵的纪律问题还是触动了汪舜华,原来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秋毫无犯的,只有子弟兵啊。

但是不可能先朝军队下手,否则失去军队支持,离死也就不远了。只能要求兵部:“继续加强军队作风和战斗力建设,对于那些害群之马,要坚决踢出去。”

于谦称是,这正是他现在正在做的。

隔天去武英殿看皇帝读书,路过右顺门的时候,知道翰林们正在编撰两朝实录,犹豫了一下,就进去了。翰林们连忙行礼,汪舜华就问能不能看,倪谦忙道:“自然可以,还要请皇太后示下。”

汪舜华这才知道,实录修好了,要呈给皇帝审阅同意,才能正式颁布。想想当年唐太宗想看一眼实录被史官拒绝,更早之前,还留下来三位史官前赴后继记述“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可见越往后,君权是越集中的。

当然,这对她有好处,权力在她的手里,能办很多事情。

汪舜华随意的翻了一下,翰林院现在领导职数不齐,但是人数是够的。当时为了编纂两朝实录,朝廷基本上把南京翰林院都搬回来了,还起复了一大批翰林官。只是时间不长,现在才只进行到正统年间。

汪舜华说:“编修实录,目的在于记叙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你们身为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不要有所隐瞒或者歪曲。”

倪谦等称是。

汪太后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不用说,总结的是景泰年间尤其北京保卫战的成功经验,汲取的是正统年间尤其土木堡之变的惨败教训;不用隐瞒汪太后当年所作的贡献,毕竟人家在纂修实录的命令下来后,就把两朝的内起居注送过来了。

成王败寇,就是这么简单。

只是汪舜华看到李东阳,却不见程敏政,有点奇怪:“敏政那孩子去哪里了?”

倪谦回禀:“前几天程侍郎替他请假,说是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伤了骨头,需要将养些日子。”

汪舜华一怔:“有这样的事?”

想起那天程信怒气冲冲的,估摸回家上扬全武行了。

看李东阳欲言又止的,问:“你知道什么?”

李东阳的声音很低:“敏政,是又被他爹给打了。”

???!!!

真的被打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又字?

李东阳毕竟还是个孩子,藏不住话。总角之交,他经常去程家拜访。上次程信回京,他跑去拜见,顺便找敏政玩。正好赶上程信训儿子,当时程淑人还在四川,没人劝架,打得天昏地暗、鸡飞狗跳,屋里一团狼藉,敏政一身淤青,嘴边还在流血,正和他爹横眉冷对。程信见来了客,哼了一声拿着鞭子走了;李东阳扶着他,问为什么不求饶,他说求饶了就娶不上媳妇了;何况经常挨揍,习惯了。这才知道敏政在他爹面前,就比他妈的宠物猫高一点;庆幸自己有个好爹,从来不会责打自己,连重话都没有。

汪舜华没有听明白,听李东阳说了,这才知道,原来景泰七年秋天,程敏政因为罗琦的推荐来到北京。不过当时景帝病重,没工夫搭理他,他就老老实实待在驿馆读书。不过他父亲程信和李贤是老交情,李贤是知道程敏政的——废话,当今天下最有名的两个神童之一,怎么可能不知道;于是就请他到家里做客,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那个对联:

李贤留程敏政吃饭,问他“因荷(何)而得藕(偶)?”

你凭什么找个好媳妇?

程敏政回答:“有杏(幸)不需梅(媒)。”

我有幸被您看上,连媒人也不用了。

李贤大喜,当场就把长女许给他。

这在当时传的沸沸扬扬,因为这幅对联确实太端正了。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程信还在四川,所以这件事他并不知道,李贤也没有和他商量,程敏政也没和他请示,就定了下来。

次年春,程敏政经过了皇帝的考核,成为明朝第一个翰林院秀才;不久,程信受命入朝担任大理寺少卿,终于有时间跟儿子算账了。

他要求程敏政认错,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眼里有没有我这父亲”云云;但敏政就是咬死了牙关,非李家小姐不娶,否则宁愿出家当和尚!

于是被痛打了一顿,正好被前来拜访的李东阳看到,这才知道天之骄子的背后,居然也有这种心酸。

不过程敏政的坚持还是有结果的,程信终究同意了婚事。

汪舜华很是感叹,连倪谦等人也是面面相觑,没想到那个聪明孩子的背后居然是这样的——老子打儿子不是新闻,但在场的都是人中龙凤,从小父母宝贝着长大;而且很多人都已经年龄不小,娶妻生子了,很明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没想到程敏政是挨着鞭子长大的。都知道程信脾气不好,敏政见了他跟耗子见了猫似的,原来觉得老爷子威信使然,现在看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倒觉得有点同情了。

受命前去探访的刘金回来说:“程敏政确实受了伤,伤的还不轻,不过脸上倒是没有多少痕迹,估计程信打儿子习惯了,有经验了。”

汪舜华叹了口气,交代程信:“难得有这么个好儿子,要珍惜。”又说:“朝廷对敏政寄望很高,希望他能够一如既往,说实话、办实事,成为一代名臣;别过早的拿官场的那些条条框框把他束缚了。否则以后即便长出来的,也是盆景,不会是参天大树。”

话说到这里,程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那天的事,汪舜华交代不要说出去,只是李贤身为阁臣,消息很灵通,提点过他;现在只得应了。

程敏政第二天就进宫叩谢,主要是刘金带了太医,赐了伤药。汪舜华问起了那天的事情,敏政有点不好意思,说他父亲确实很生气,从还在娘胎里就活泼好动不老实开始,到现在轻狂自大不知收敛,特立独行让人笑话,年轻气盛幼稚单纯,整整一个时辰,不过有他妈和岳父母李贤夫妇拦着,伤的倒是不重。

汪舜华叹气,摸了摸他的头,问:“恨你父亲吗?”

程敏政赶紧磕头:“不敢。”

汪舜华问:“不敢恨?”

程敏政想了想:“我知道父亲都是为了我好,不希望我有任何危险,所以要求我循规蹈矩,不许乱出风头。”

程信在京任职的那几年,正值王振专权乱国和景帝兄弟相争的时候,亲眼目睹一大批人沦为炮灰,因此严格要求儿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这个儿子太聪明、太早慧,总是让他想到国朝初年的解缙。

那不是什么好榜样。

汪舜华大致明白了程信的想法,这是一个父亲的想法,但是作为大臣,是不行的;于是安慰他:“你做的没有错。身为大臣,就应该在忧国忧民,兢兢业业,上报朝廷、下安黎庶;否则,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才学。”

敏政点头,一字一句地说:“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语出宋朝王禹偁《待漏院记》,汪舜华不能全文背诵,但还是知道的,因为给皇帝的选文里有这一篇,意思很明白,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忧国忧民之类的。

她看着程敏政,觉得要听到真话,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口又问起了他的婚事。

敏政低着头,嘴角漾着笑,那天他受李贤的邀请到李家做客,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在府中闲话,不觉走到后花园,正碰上李小姐在打秋千。她在秋千上笑容明媚,像春天最美丽的牡丹,声音清脆,像百灵鸟。他看呆了,对方也看到了他,这一切被李贤看到眼里,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程敏政说的不那么明白,但是汪舜华听懂了,尤其听他用词汇描绘未婚妻的风采,不仅她忍俊不禁,连身边的宫女们也扑哧笑出来,觉得这个神童真有意思。

程敏政有点不好意思,又把头低下了。

汪舜华笑道:“听你说的这样好,我都想见见她了。这样吧,改天让她进宫来,让我瞧瞧。”

李莹第二天一早就跟着母亲周端淑进了宫。

她比程敏政小两岁,今年十二周岁,正值豆蔻年华,确实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她父亲李贤一表人才,周端淑相貌也很不错,想来是家族基因。

汪舜华看李莹确实很顺眼,长的很好,规矩也好,字也写得好,当时正好屋里摆着月季,让她赋诗,诗也写得好,于是笑道:“怪道敏政那孩子念念不忘,连我也很喜欢。”

李莹低了头,抿着嘴笑。

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汪舜华让刘金赏了一对景泰蓝的镯子和两匹布帛;本来从自己身上退下的首饰算恩宠,只是景皇帝的孝期未过。虽然说皇帝都是以日易月,但宫眷和皇子还是要守孝三年的,汪舜华也不例外,平时上朝都身穿素服,宫里能免的宴席也都免了,甚至下令宫里三年不鸣钟鼓,自然身上更没什么首饰。

这会儿想起来,李莹比永安公主大两岁,于是说:“两个孩子都还小,想来一时半会儿不会成亲。这样吧,让李莹进宫来陪两位公主读书,李夫人,你觉得怎么样?”

太后都说了,周端淑自然是满口答应。

汪舜华很高兴,让人去唤两位公主来,都是差不多的年龄,相貌也相当,两位公主也跟着内宦读书,学问还不错,因此一见如故,周端淑放了心,汪舜华就打发她们去玩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总裁大人,轻一点橙红年代绝色倾城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魔鬼的体温辟寒金烈火浇愁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农家小福妃
相邻阅读
地府合同工我生了五个大佬替我去宫斗这宫斗有毒[星际]涅槃红颜:命定宫斗1穿越后所有看不起我的人都来宠我禁欲上将,甜心到!上将大人,真会撩!天才女佣兵,皇上,将军跑了上将大人,宠上瘾!重生之再嫁末路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