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124、班子建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王翱仍为吏部尚书;左侍郎还是俞山,右侍郎原来是项文曜,这货特别会来事,看到于谦得宠,每次候朝时,都要趴在于谦的肩头耳语,连为于谦报仇的李贤都看不下去,说他是“于谦妾”。汪舜华觉得这货不懂避嫌,于是借口他年老多病,一脚把他踢回家去;换成了老熟人俞纲,原来的郕王府审理。

户部尚书张凤不动,左侍郎孟鉴也没挪位子,右侍郎杨鼎,为官清廉,不过固执呆板。

礼部尚书薛瑄,名满天下的大儒。南京礼部员外郎章纶为破格提拔为左侍郎;南京礼部右侍郎姚夔进京,仍为右侍郎。

兵部尚书孙瑀,字原贞,以字行,江西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左侍郎罗琦;南京兵部右侍郎杜宁调回北京。

刑部尚书还是俞士悦,左侍郎刘广衡,右侍郎周瑄。都以擅长处理案情闻名。

工部尚书还是江渊。左侍郎赵荣,右侍郎蒯祥。

左都御史萧维祯、右都御史李实;左副都御史耿九畴,老成清介;右副都御史林聪;左佥都御史李秉,右佥都御史叶盛。

通政使王复、左通政张文质、右通政尹旻、左参议吕原、右参议赵昂。

太常寺卿蒋守约,国子监祭酒刘铉。

大理寺卿廖庄,少卿程信、钟同。

翰林院侍讲学士倪谦、岳正,侍读孙贤,缺编相当严重,准备等翰林们拿出业绩再提拔,何况詹事府的编制都还空着。

章纶、廖庄、钟同等人这回没有因为反对换太子被拍屁股甚至下狱,但是性格刚直,景帝实在受不了,因此把他们踢到南京;尤其章纶,李惜儿都堵不住他的嘴。不过汪舜华倒觉得这人不错,就破格用了,只是免不了要想起李惜儿。章纶是个正人君子,和妻子张氏举案齐眉,对被皇帝强行塞过来的李惜儿说不上喜欢,但李惜儿这等如花似玉的容貌,又兼性格机灵,章纶也讨厌不起来;加上又是皇帝御赐的,在章家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么多人升职,自然大家都很高兴,尤其这次的升职非常慎重,尤其阁臣的选任,汪太后提出了几个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上60岁以下,入仕20年以上,最好有地方工作经验,身体健康,信念坚定、勤政务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让吏部上下推荐,然后征询督察院、锦衣卫和东厂的意见。

其他拟提拔的官员,也令吏部开出了履历,详细询问了相关情况。汪舜华还亲自召见了这些人,听取了他们的述职报告,询问了他们的为官经历和感悟,这才和群臣商量,拍板决定。

当然反对声是有的,但是有于谦的事情在前面,大家都是就事论事,没有进行人生攻击,更没有造谣诽谤。

这样慎重其事。既是为了转移朝廷对太后临朝的注意力,也是加强官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此时起,满朝文武也就真正明白,自己的前途命运是被谁掌控、被什么样的人掌控。

按照这个要求,彭时是不符合的。他是正统十三年状元,入仕才十年多一点,其间还跑回去守孝,不顾汪舜华考虑到他此前已经入过阁,经历过北京保卫战的考验,夺门前徐有贞还拉扯过他,被他拒绝,并向朝廷报告,因此降低了标准——当然主要是汪舜华知道这人是青史留名的贤相。

李贤就更好说了,他智斗还乡团的故事汪舜华一直深为赞叹。他是宣德八年进士,如今已经25年,在吏部多年,景泰初受到赏识,升兵部右侍郎,后来升礼部尚书,曾经多次严厉驳斥太子在南宫出阁的请求,又支持创办科学院。他虽然没有地方任职的经验,但曾经到河津考察蝗灾,对民间疾苦感受很深。

当然,汪舜华不知道,李贤虽然得到景帝的宠信和重用,但隐帝复辟之后,也说过不少对景帝不利的话,并因此被史家责难;但他反对让汪皇后殉葬,革斥了四千多冒夺门之功而膺爵位之人,确实为景帝和于谦出了气。

这样的结果,大家由衷地感到汪太后在选人用人方面,是英明的;自己只要肯认真办事,是有前途的。

与此同时,汪舜华也常常吐了口浊气:陈循、王文再次上书恳求辞职,这一回,她选择了就坡下驴。

当日内阁六部联名上书辞职的场景历历在目,不管是示威也好,惯例也罢,总归是在她心里扎了刺;而这几个月来,双方你来我往,较量无声。

汪舜华不杀人,不打板子,但并不意味着她拿人没办法。锦衣卫和东厂不是吃干饭的,对于叫得欢的,让他们查,有问题的拿到朝堂上说;没问题的以尚需历练为由,踢到地方尤其边疆地区搞建设。

这些是对付低级官员尤其言官的主要办法,对付高级官员尤其托孤重臣,自然要换种方式。

当她在月子中,群臣就庙号谥号年号和她反反复复拉锯的时候,她就拿定了主意。

陈循没有想到,那天汪舜华重申“次辅承担日常工作”那句话的分量;但想到也没用,他的同僚并不比他轻松。

汪太后崇尚“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求集思广益,每份奏疏,都要有各位阁臣分别的拟办意见。这其实也是惯例,甚至时间久了,谁的拟办意见被用得多了,自然话语权也就重了。

但现在不同,汪太后实在太勤政,而且思虑周全,很多奏疏提出了拟办意见她不满意,还会把人叫进去反复商量。

阁臣们于是改变了工作思路——自己调整分工,各管一摊,这样太后面前奏对,也就能说得明白。

——咱们五对一,刚不过你咋的?

——真刚不过。

内阁的老大爷们想不到,汪太后根本不走寻常路。把人叫进来,直接问陈循这个怎么回事,陈循说不明白,好,再问别人,不管你们私下怎么分工。

一次两次说不出,汪太后倒是没怪罪,但是阁老们脸上挂不住。没办法,只能一本一本批阅。陈循毕竟快七十五岁的人了,年老体弱,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自然很受不了,有几次差点没晕倒在办公室;王文作为刺头,自然得到汪太后最多的关照。

汪舜华则搁下笔,车轮战嘛。想跟我玩,那就把你们全绑上战车,大家一起互相伤害。反正我年轻,身体好,熬得住——之前不加班还不习惯呢,现在算是回归原先的生活方式了。

消耗战拼的是内力,熬不住就只有缴械,好在去的是集贤院,也算体面下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总裁大人,轻一点橙红年代绝色倾城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魔鬼的体温辟寒金烈火浇愁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农家小福妃
相邻阅读
地府合同工我生了五个大佬替我去宫斗这宫斗有毒[星际]涅槃红颜:命定宫斗1穿越后所有看不起我的人都来宠我禁欲上将,甜心到!上将大人,真会撩!天才女佣兵,皇上,将军跑了上将大人,宠上瘾!重生之再嫁末路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