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第一章工作其实很简单,不利己自然不烦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人生的许多辛苦是因为欲望太多,

只有斩除过多的欲望,

让真实的需求浮现,

才会发现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总的来说,

工作没有那么难,

只要你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踏踏实实干活,

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就能干出成绩。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马云说:“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对于我创立阿里巴巴,大家也都是这么以为的。可是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的确,不管你现在是在创业,还是在上班,都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现实是,当我们上学时,父母和师长都会对我们说: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知识基础。等大学毕业,进入社会,领导和朋友劝导我们:要好好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好前程。不得不说,我们上学时,要争名次,获取荣誉;工作时,要创造业绩,要拿奖金,要晋升职位:这都是一种利己。

一般来说,我们都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想法,这种利己的想法就是将所有利益、好处、名誉都归于自己,凡事先照顾自己、满足自己。毕竟,人生在世,不为自己活着,难道还为别人活着?

也许你会说,这会不会太自私啊?其实,从次序上说,先照顾好自己是对的。就像一名家庭贤妇,首先应该自己吃好、穿暖、睡好、保护好自己,而后才能有精力照顾好家人。

但是一个只知道利己的人,是不可能心情平和的。当他们“得到”时,就会欣喜若狂,自然不算平和;而当他们失去时,又痛苦万分,更称不上平和了;一个人只有约束自己的利己之心,客观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才能做到平和,不再烦恼。

有一位朴实的农民,平时只要村里人有事,凡是他能做到的,一定会去帮忙。他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孤寡老太太和一个有智障的儿子,只要看见他们有困难,他就一定会去帮忙。

有一次下大雨,把他们的围墙给冲塌了。这对无依无靠的母子希望这个农民帮他们把围墙修好。于是,这个农民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修围墙是很辛苦的活计,这个农民还患有心脏病,医生早已叮嘱他不要从事过强的体力劳动。所以,当他答应义务为老人做这件事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

家人认为:他身体有病,累坏了身体,还得住院什么的,再说这对母子就是邻居而已,不值得这么帮忙。而这个农民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就这么短短的一生,光为自己而活更没意思,人家遇到困难了,能伸手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个农民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生活中很琐碎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些很平凡很渺小的事情却让他的形象很高大。就那么很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的道理。

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

刘健毓曾经是南开大学数学院的一位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她就决定,要把大学期间每一笔奖学金的一半拿出来,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后,刘健毓一直品学兼优,累计获得奖学金一万多元,她的爱心包裹也一直源源不断地寄往全国各地。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慷慨的女孩,却连备考托福的相关学习资料也不舍得去复印。她说:“我带着电脑复习,挺好的。”

刘健毓的家在内蒙古包头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厂子效益不太好,南开大学数学院经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刘健毓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刘健毓很有爱心,不但主动将自己获得的部分奖学金捐出,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从大一开始,自闭儿童康复中心、农民工子弟学校都出现过刘健毓的身影,定期看望那里的孩子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一直做这些公益活动时,刘健毓说:“这是受‘家风’的影响吧,爸爸从小就告诉我,人这一辈子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如果只为自己活着,就只能拥有一个人的智慧,如果心里想着为其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就能够拥有天地间的大智慧。”

不得不说,刘健毓是好样的,她没有因为家里条件差而抱怨连连,反而奋发向上,把利己的思想甩在一边,一心利他,相信她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他强调的是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奉献精神,“利他”彰显价值。

古往今来,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升华,永垂青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关爱民生,为别人而活的情怀让人叹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态度也让人竖大拇指。

为别人而活要不趋名利,要有忧国忧民之情怀,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所以,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多想想他人,这样才能活出价值。

利己没错,但要学会约束自己

马云说:“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一个人没有贪念,一心利他,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当然,利己也没错,但要懂得约束自己。

有一位叫小月的朋友,她的生活信念始终只是为了自己,从不为他人考虑,也不会从长远考虑,总是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得了一点儿小便宜,就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自己吃一点儿“小亏”,就骂街叫娘,即使是自己的至亲好友,也毫不相让,非要占了便宜,才肯罢休。

因为利己,让她的行为显得非常“小气”,不豁达,人际关系也不好,人缘很差。说到利己,其实没什么大错。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的天性是利己的。”的确,人是利己的动物。不管你是否有意,利己的本性自然而然伴随着人;不管你如何否认,利己的意识都客观真实地伴随着你。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追求安逸、顺从本性、遵循感性的召唤固然没错,可人作为高级动物,不能仅限于此。初唐诗人陈子昂说:“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在他眼中,能做到不利己的,并非常人,其修为、境界已然达到了圣人一层。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则直接冷冰冰地说:“利己的人最先灭亡。”

难道利己是一种大错吗?其实不然。所谓“利己”,就是指给予自己物质或精神上的利益或好处。谈到“利己”,有些人津津乐道,也有些人嗤之以鼻。其实“利己”本身并非坏事,关键要看它是否违反了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是否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只要符合道德要求,符合法律规范,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种利己即是合理的,无可非议的。

我们所倡导的利己,是通过正当途径,手段获得个人正当权益的行为。所以,利己没错,但要学会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管我们拥有多少,都要尽量简化自己的生活。要记住一条准则:生活复杂了,背上的包袱就沉重了,压力就没法减轻。

有一人问禅师:“禅师,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禅师回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有什么区别?”

禅师说:“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禅师说:“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因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淡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将功名利禄看穿,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利他。

有人觉得只要有丰富的金钱和物质,人就会得到幸福。但是金钱和物质是一种没有止境的东西,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最终无法约束自己,步入歧途。

其实,财富并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热情,只有思考、欣赏、品味、修养才能带来生活的情趣。只要拥有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和一颗有感悟力的心灵,即使没有足够的财富,我们也能够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一切技能让生活变得富有情趣。在我们过好简单生活、把握当下的过程中,幸福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诱惑滚开,过简单的生活

马云说:“很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钱太少,而是钱太多。”的确,在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美色、美食、荣誉、地位等等,几乎是无处不在。当你手里有足够的资金周转时,往往会掉入欲望的陷阱,随之而来的是失败的命运。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因为有欲望,我们才会去为之奋斗,才会进步,但这不等于欲望可以无度。毕竟,诱惑犹如一坛滋味甘醇的美酒,尝一口,美味无比。如果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就会陷入深不可测的泥潭,不能自拔。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该何去何从?答案就是让诱惑滚开,学会过简单的生活。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米开朗琪基罗,他是如何雕刻出《大卫》的。他说:“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部分,《大卫》就诞生了。”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剔除多余的部分,想要的部分才会慢慢显现。这多余的部分就是“过载”于自己的欲念。

有一位名叫梭罗的西方哲学家说:“大多数所谓豪华和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此,有识之士更愿选择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简单和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消除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隔阂。为了获得圆满无悔的一生,我们必须认清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

的确,多一份满足,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设;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多一份明白,少一份迷惑。这就是简单单纯的生活所追求的目标。外界生活的简朴将带给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从而使我们发现一个新的世纪在面前展开,最终获得真正的自我生命。

简单是一种态度,简单的态度它包含了人生境界的某种超越。它超越了虚荣和刻薄,超越了欲望之中挣扎的贪念、嗔怪和痴迷,凌驾于人性的那一点极其容易泛滥的迷情之上,用内在的轻松和和谐作轻为生命成长的力量内涵,淡抹着生命那异彩纷呈的色泽。简单折射出来的色彩虽然清淡,而这却是黑与白交织的经典,是生命敬畏轻为的最深沉原始的底色。

不得不说,诱惑的力量是无法言语的,它可以让人丧心病狂。诱惑能使人失去自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欲望的深渊。诱惑如恶魔,撕扯着人原本纯真的心灵;诱惑又如毒药,湮灭着人的灵魂;诱惑更如巨狮,吞噬着人的生命,最终落个鸡飞蛋打的结果。

不过,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做出惊人的伟业,有的人却成了诱惑的俘虏;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守住精神的底线,有的人却成了道德的叛徒;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参悟人生的真谛,有的人却跌落在地狱的深渊里。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每个人的定力和修养不同。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以得到更多的关照。面对如此大的诱惑,杨震当场便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

杨震听后,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好带着礼物,狼狈地回去了。

在生活中,面对诱惑,我们要像杨震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千万不要让贪欲毁了自己。

著名作家刘墉说过:“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的确,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内心有强大的定力,才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那些古往今来的智者贤者,都是因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安于平静,追求内心的纯净,才成就了大事。所以,我们只要把握自己的欲望,给自己一份安宁,生活就会更完美,就能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住自己心灵的净土。

少一些攀比,自然有好心情

马云说:“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是的,简单生活才能幸福,如果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要定期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才能简简单单地生活,不再去攀比计较。

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当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所谓虚荣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很多人因为过分追求虚荣心的满足,导致盲目攀比,忽略了可比性本身,这真是一种悲哀。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总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幸,却对他人的成绩羡慕不已。他们总是在抱怨:

小李都涨工资了,我却还在原地踏步,真是没天理……

老王都买新房子了,他和我一起进的公司,而我还在租房住,唉……

人家的孩子那么争气,自己的孩子却考试不及格,真是没办法……

实际上,事情完全不像他们想的那样:小李根本就没涨工资,只不过是他爱吹牛罢了,老王买的新房子全靠贷款,而他自己的孩子也不见得真的不争气。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抱怨。看着别人有钱,心生嫉妒;看着别人有权,不停诅咒;看着别人有闲,羡慕万分;看着别人晋升,委屈不止……

其实,人生失意无南北,名人自有名人的烦恼,正是种种扭曲的心理,直接催生了盲目攀比的行为。

不得不说,人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以对比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很多事情不比不知道差距,不知差距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我们要少攀比,选择正确的比较目标。比如,多比工作绩效,少比工资待遇;多比勤奋努力,少比吃喝玩乐;多比专业技能,少比小手段、小聪明。只有在积极的方面进行对比,才能认识了解自己,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

漫画大师朱德庸曾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是的,如果我们是兔子,就要做一只优秀的兔子,完全没必要非得去做老虎。我们要明白患得患失终不会换来幸福,只有笑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才会宠辱不惊。

古希腊哲学学会主席不幸辞世,必须要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他的接班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最有资格继任的当然就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了。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新上任的哲学学会主席竟然是一个叫作“西格拉底”的人。他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不学无术的家伙,他的学识远在苏格拉底之下。

人们开始为苏格拉底感到不平,还去安慰他。然而,苏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说:“我压根就没想过要得到它,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因为苏格拉底一开始就没有攀比的欲望,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失去的痛苦。少攀比,就不会因为得不到而烦恼,自然就会有好心情了。

而盲目攀比,往往会让人心生嫉恨。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因攀比而心生嫉妒,终而酿成悲剧。

三国时的周瑜,被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军事人才,而且博览群书,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他也算是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人做到此,也应该知足了。但好强的个性让他不知满足,尤其爱和当时颇负盛名的诸葛亮相比,结果越比越生气,最终发展为嫉妒,甚至是嫉恨。

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周瑜奉命去夺取荆州,结果中计兵败,他发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为了打败诸葛亮,他可谓用尽心机,本想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然后借机扣留刘备,夺取荆州。

但诸葛亮将计就计,又羞辱了周瑜一回。结果,孙权的妹妹和刘备情投意合,这对于周瑜来说,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得知自己再次输给诸葛亮时,当场就昏厥于地,最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后,因怒气攻心吐血而亡。

毫无疑问,周瑜是一位风姿翩翩、卓绝千古的英雄,但最终却由于盲目攀比而葬送性命。可见,做人不可与别人盲目攀比,做好自己才是最为关键的。放下盲目攀比,能使心灵得到升华,能使事事顺畅,进而快乐地生活。

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与人相比、与人竞争都不要紧,也很正常。只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才有可能尽快弥补,不断进步。但有些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盲目攀比,结果只会伤害自己。真正懂得体悟幸福的人,从不羡慕别人拥有的奢华,从不攀比和抱怨,只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少一点儿计较,多一份幸福

曾看到这么一句话:“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细细品味,这句话越品越有味道。虽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有些人的幸福感却不增反降。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计较得太多。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都会对某些人或某件事心存不满,只有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少一分计较和抱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顺心,才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要知道,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对别人多一点儿宽容和理解,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点儿舒服的空间。有人说,你对生活微笑,生活才会对你微笑。同样的道理,你对他人少一点儿不满和抱怨,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友好和温暖。

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的确,爱计较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布满了冲突。与之相反,不计较,则可能让人拥有许多宝贵的东西,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是喜欢向人们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次,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你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你就会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待人,放弃对别人的指责呢?即使脏的真的是邻家的衣服,也应该表示理解,这样才能有好人缘,不至于被孤立。相反,狭隘的人却总会在某些事情上吃亏。

不得不说,心胸狭隘的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他们自我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世界里只能有他们自己。如果有别人比自己强的话,他们就会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陪衬,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就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简直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孙膑和庞渭是同窗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求诏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两人长时紧握双手,最后洒泪而别。

庞涓到了魏国,被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大的齐国军队!庞涓自己认为自己取得了盖世之大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了。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远远超过了庞涓了。

有一天,从山下来了魏国大臣,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娶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很高兴两人的情谊并没有失去。其实,请孙膑到了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于是,孙膑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臣下山。孙膑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唯恐孙膑抢去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当得知孙膑在先生的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后,十分嫉妒。

庞涓不能忍受孙膑比他强。后来,他用诡计想方设法让魏王对孙膑施以膑刑。后来他与孙膑作战时,兵败桂陵。

以害人始,以害已终。庞涓最后自讨苦吃,这都是心胸狭隘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告别狭隘之心,学会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只要少一点儿计较,就会多一份幸福。

人的一生中,不管是对事业的追求,还是对金钱的向往,都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地看待这一切,学会利他,感恩社会的给予,珍惜自己的拥有。如果为地位、财富等计较太多,不仅很难体会出生活的幸福,反而很容易失去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其实,人生不必斤斤计较,让自己急火攻心。常言道:“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只不过是到世间走一遭,还有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计较呢?

说到底,幸福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不在于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在于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幸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心态,少一点儿计较,就会多一份幸福。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事情非要寻个究竟,有时也是不现实的。多一点儿“糊涂”,少一点儿计较,何尝不是另一番开朗超脱的生活风光呢?

砍掉多余的欲望,做到断、舍、离

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的确,我们不能贪多,否则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生活中,很多人并不因为丰富的物质环境而感到满足,而是处在不断向外的追求中,要豪宅、要名车、要穿金戴银、要年入百万,权位高点再高点,俸禄多点再多点,事业更盛……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这些无尽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一点点吞噬着人们的心灵,旧的欲望填满了,紧接着新的欲望又产生了,直到有一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吃尽苦头才幡然醒悟,只有放低重心,降低期望,才不会觉得自己不幸福。

佛说,无欲无求。没有追求,我们为什么活着?人,还是要有点欲望的。不要扼杀人的欲望,而要利用人的欲望。让切实的“欲望”,化作我们追求幸福这一目标的动力,在奋进中,体验幸福的感觉,感悟幸福的真谛!

在古代寓言散文集《郁离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只老虎拼命追赶一只麋鹿,麋鹿为了生存狂奔不止。在慌乱中,忙于逃命的麋鹿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而老虎竟然也跟着跳了下去,结果都摔死了。

其实,麋鹿从悬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老虎进退完全可以由自己控制,但其因为贪婪,结果丢了性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一旦坠入欲望的深谷,就会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迷失自己,甚至丢了性命。

弗洛伊德说:“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的确,人都有欲望,总想等网下的鸟儿再多几只才放网,但等来等去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欲望太多,即使忙得像陀螺一样,到头来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如果欲望少一些,多想想别人,学会利他。砍掉多余的欲望,做到断、舍、离,你会活得更轻松愉快,反而容易取得成就。

沃伦·巴菲特专做股票,很快做到了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只做软件,就做到了世界首富;乔治·索罗斯一心搞对冲基金,结果做到了“金融大鳄”;女作家罗琳,40多岁才开始写作,而且专写哈利·波特,竟然写成了亿万富婆……众多的事例说明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太多,要专注一点儿,才更容易拼出一片新天地。

古代,有一个扬州人善于游泳。一天,他和村里的几个同伴一起乘船到河对岸办事。小船到了河中间的时候,突然渗水了,眼看船就要沉了,大家纷纷跳下船准备游到对岸去。

这个扬州人虽然也拼命地向前游,却游得很慢。同伴问他:“你游泳一直比我们都强,今天怎么落在我们后面了?”这个人十分吃力地说:“我腰上缠着五百两银子,很沉,我游不动。”同伴劝他:“赶快把它丢掉吧,保命要紧。”可他舍不得扔掉这五百两银子,结果越游越慢,不一会儿就沉下去了。

其实,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这个扬州人恐怕至死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们可以允许财富进入我们的屋内,但永远不要让它们主宰我们的心灵。

欲望之于人来说,只是一种本性。合理的欲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最终让我们收获幸福;而不合理的欲望,只能让我们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无奈、痛苦、彷徨,甚至是自暴自弃。

换句话说,当欲望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时,我们就能够收获渴望的幸福;当欲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时,我们就会被贪婪的枷锁牢牢锁住,离幸福只能越来越远。

人生的许多辛苦是因为欲望太多,只有斩除过多的欲望,让真实的需求浮现,才会发现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聪明的人一定会保持清醒,守住寂寞清贫,远离各种诱惑,自觉在工作中寻找快乐,用知足化解贪欲,防止因侥幸放纵欲望,决不干因小失大之事,这样才能远离烦恼。

工作其实很简单,不利己自然不烦恼

当今社会,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比自己年轻、比自己学历高的新同事,想要出类拔萃,好像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只要你踏踏实实努力了,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出优秀的工作情商,少计较,做到不利己就不会整天愁眉苦脸,烦恼不断,就能乐在工作,成就自己,成为职场最耀眼的明星。

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平时在家在学校都不免有些养尊处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屑做。在单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怨声载道。其实,在工作中,不要总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表达对别人的敬意,并时常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或者热心跑腿,在合理的情况下,多帮助别人完成分外的工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他们时刻都在精明地计算着什么。在他们面前,有时候你会感到自己为什么这样笨呢?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这样想。因为那些看似很聪明的人虽然每天都四处折腾,到最后仍然是一无所获;而那些看似很笨的人不动声色却拥有了一切,人生中的权势、地位都是水到渠成。他们绝对拥有自己的独门手段——不利己,事实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当然,不利己也要有个度,在某些时候要学会说“不”。还记得著名演员郭冬临演过的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有人开口,无论是多大的困难,他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结果弄得很尴尬。

最近,王艳很忙也很郁闷,她郁闷的不是工作多,而是由于很多本不属于她的工作都压在她身上,让她有些手忙脚乱。由于忙中出错,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出了错,最后挨了批评。她很委屈地说:“我是新来的,领导分配的任务哪能推辞。其实多做点事无所谓,但却因此挨批,让我觉得很难受。”

在职场,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尤其是那� �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干劲十足,总想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对领导、同事甚至客户拜托的一些事情,有时明明感到有些棘手,但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因此勉强答应下来。做得好,皆大欢喜;做得不尽如人意,还会落埋怨。所以,身在职场,利他要有个度,偶尔“拒绝”是必要的。

因为不拒绝,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可以完成这件事。那么,当你没有能力完成时,不但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尽心或缺乏可信度,还会给工作本身带来麻烦,使本应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所以,适当地拒绝,并不表示你没有工作能力或工作不认真,也不表示你自私,没有利他精神,相反,这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

拒绝别人,又不伤害对方,关键在于如何表达。拒绝的方法不要过于僵硬,既要拒绝别人,又不能让对方太尴尬和难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拒绝,切莫优柔寡断,含含糊糊。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掌握“度”,做事不会过头。《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意思是说: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正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总的来说,工作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踏踏实实干活儿,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就能干出成绩。

不要让自私自利害了你

马云说:“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想到你的员工,其他才是想自己。”的确,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否则会害了自己。

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池中做了一个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经过长达一年的试验,结果是:当老人“溺水”时,累计有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子“溺水”时,累计有人进行了营救;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竟然达到50人。

心理学家称,这个试验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但他们在跳下水的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显而易见,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

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儿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贪婪,为达到个人目的诬陷他人、铤而走险。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就很少见到游泳者在水库游泳了。

人性的自私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这个世界需要无私奉献,但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因为只强调“无私”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当自身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类自私本能的充分体现。

中国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欲,反对突出自我与自私。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古人宣扬的灭私欲存大义,不允许人有丝毫的自私心,当然有不可取的一面。因为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没有自私自利,人们就会丧失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任凭自我意识泛滥,将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主要标准,在生活中就难有朋友,工作中难寻合作者。

太自私的人,往往心胸狭窄,心中只有自己,而不能出现别人。如果有别人比自己强的话,他就会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陪衬,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这样的人不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不能受到一点儿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否则便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难成大事,不可能有美好的远景。最终只能害了自己,而那些慷慨大方道德高尚的人却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财富,这或许就是道德的隐含价值。

太自私的人,往往嫉贤妒能,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己无意的触犯与伤害,不能以淡然开朗的心态对待问题。这样的人若发现有人强过自己的话,他就会心烦意乱,只盘算如何削弱对手,而不是提高自己。

太自私的人,往往嫉妒心强。看见比自己好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就会很嫉妒,别人说了难听的话也会很生气,老是想不开。总会说出一些话,做出一些事,让人都不愉快。太自私的人必定也是焦虑的人,因为他生活在焦虑之中,所以就绝不会自由。

太自私的人,往往心浮气躁,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共事,从而使自己陷入狭窄的境界,最终的结果无异于自毁。只有善于帮助别人,给予别人方便,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给自己带来方便。

有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看上去,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所有的人都坐在华丽的酒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当他仔细观察时,才发现地狱里没有一张笑脸,而且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绑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即使每一样食物都放在他们手边,他们也吃不到。然后,他又去了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人却都在唱歌、欢笑。

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在试图喂自己,可是刀和叉子上四尺长的柄,让这件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不可能。而在天堂里,每一个人都尽力喂对面的人,彼此协助,轻松地吃到了美食。

世上的事,有时是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的。自私的人不可谓不聪明,但自私到了极点,就是愚笨。人们大多不喜欢自私的人,就算是出于个人目的,那么至少也要以“互惠互利”为前提才可以,只有这样才能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推崇。

只有坦坦荡荡地去努力奋斗,才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心胸豁达才不会自私自利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自己天地宽广了,你才能见到大世面,才能见多识广,有了知识有了远见,才能让自己的境界不断升高。境界越高天地越宽,视野越开阔你就越有见识。人生本来就不应该受到约束,只因私心的重轭压在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应当摆脱私心的束缚,跳出自私的牢笼,向着远方那片更高更广的天地奔跑。

.自私的底线是不要伤害到他人

如果我们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就会被人唾弃和鄙视。某公司的一位主管,为了讨好总经理,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地宣布国庆假期取消。这种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行为要不得。

.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响团队合作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告诉我们:三个人都不想吃亏的自私心理,造成了大家都没有水喝的结果。这种自私不但自己捞不到好处,还会大大地影响团队的利益,是不可取的。

总之,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自私是一种坏的行为习惯。做人应把握好度,不能太自私。只要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就能因此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总裁大人,轻一点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魔鬼的体温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烈火浇愁辟寒金农家小福妃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绝色倾城
相邻阅读
天价宠婚:娇妻要上天鬼吹灯3还珠之太后金安重生之超级商业帝国农门商业大亨重生之商业大亨疯狂鉴宝无上真魔皇上,你家废后被流放了飞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