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第四十四章校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文信国公如期校阅三军。

提起“三军”,

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

实际上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且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也相去甚远。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

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

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

罗石听文天祥说要校阅“三军”,就有点犯难了。

自己上哪去弄三个“军”给文都督校阅呢?

文都督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说出来的话,对下属,就是军令。

对于军事,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罗石都是外行。

先前,文天祥给罗石封了个“都统”的官衔,罗石就搞不清楚“都统”是个什么官。

问问“特聘顾问”方元朗,方元朗摇头晃脑琢磨了半天,说了句:“都统者,都统制也……”

罗石还是搞不明白,“都统制”是个什么官,是个什么品级,管什么的。追着问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搞清楚。

原来,宋朝武将职务一般分为阶官和职官。

阶官,对于武将来说,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军衔制度,如上校中校之类,是用于确定你几品;职官,就是代表职务,就是团长营长连长之类。

都统制是一个出征时候临时授予的官衔,用于统帅全军,相当于后世打仗时的纵队司令,平时并不给予。也没有对应的品级。

罗石估计,文天祥对自己只给职官,不给阶官,也就是随口封个官衔,把自己的力量当民兵看待。

不给阶官,也就意味着,没有正式“编制”待遇和正式的大宋官军不一样。

既然,文相公是把自己当民兵看待,那么,所谓的“校阅三军”也就不必太认真,弄个仪式,把自己的力量展示给文都督看看就是了。

难不成,文都督要是看了不满意还能执行军法,把自己给“咔嚓”了?

金盾的特种兵们最近一个多月,一直在对新收编的“陷阵、”“摧锋”两营进行整训。

整训的内容,也无外乎就是后世解放军新兵训练的一部分内容。

“陷阵、”“摧锋”两营都是收编的元军俘虏。

虽然是打了败仗被俘,那是输给了亚荣号的现代船只和武器,非战之罪。

放在宋末这个时空,和别的军队比,这些被俘元军都是身经百战战技出众的的百战精锐。身体素质和单兵技能都是过硬的。

能转战南北连续追击残宋朝廷三年,把几十万残宋军民追杀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然不会是弱旅。

于是,整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队列训练,主要包括稍息、立正、原地间转法、齐步正步跑步,军容纪律等等,这个时代的单兵战术,来自后世的特种兵也没有什么好教给本时空这些“新兵”的。

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这两支“新军”的战斗力,没有什么作用,对改变两支“新军”的军容面貌,可是成效巨大。

现在的这支“新军”,就外观看来,除了拿着冷兵器发型还是留发,绿军装换成蓝工作服,衣着行动都很有几分和后世的人民军队的样子了。

整训期间,有个特种兵突发奇想,要给“新兵”剃头。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头发怎么可以随意剪?”

“尔等蛮夷,髠发短衣,妄称华夏苗裔,,想你百年之后九泉之下见得列祖列宗,你这等不肖儿孙的模样,你祖先可认得?”

……

一片哗然,楞是给顶回去了!

罗石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只能是苦笑叹息。

剃发易服这样的事情,在后世的满清干得成,这个时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也敢想不敢提的事情,这些人民军队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就敢想敢干!

在宋末,北方汉人虽然臣服于蒙古人的统治,一些汉人军阀,如史天泽董文炳张柔刘整这些家族,手里还保留着相当的武力,南方的汉人的降将吕文焕范文虎手里也有相当的实力;

宋末汉人的气节岂是明末汉人能比的?就算是在蒙古人直接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也以为自家是比穿越者这些海外蛮夷牛!

蒙古人内部也有不少忽必烈的反对势力,忽必烈还需要利用汉军的力量压服蒙古部族内部的反对势力,自然不会象后世的八旗满清那样野蛮地搞剃发易服

明朝时留发的汉人到现代时空的汉人,也是经过满清的剃发到辛亥的剪辫,分步骤实现的“髠发”。

头发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只能是慢慢来了……

“校阅三军”的时候,文天祥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看着两营“新兵”穿着整齐的服装,列成一个个方阵,排着整齐的队列从高台依次走过,时不时高呼“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忠君爱民、杀敌报国”等口号,也不由得心中欢喜。

用眼睛余光瞟了一眼旁边的罗石,暗道自己晓以大义许以名位,轻易就获得一支强军,果然不愧是大宋“中兴”的中流砥柱!

每个方阵在台下通过时,文天祥都会按照罗石事先给的提示,高呼“将士们辛苦了!”受阅部队则是高呼回应“精忠报国!”。

把文天祥也搞得热血沸腾,眼泛泪光……

文天祥身后站着身穿绿色官袍的罗石。

罗薇和罗石并肩而立,绿色褙子绿色衣袄绿色襦裙,头发挽起,饰以银梳、珠釵,淡雅恬静又不失英气。

嘴贱的水手长梁宵寒戏称罗薇是和罗石穿了情侣装,罗薇的反应也只是翻翻白眼再用眼神剜罗石几下而已。

绿色是罗薇自己选的,她自幼信绿教,对绿色有偏爱。

亚荣号的高级船员,也都是一身宋人式样的锦袍来参加阅兵。

这是罗石的建议,入乡随俗,亚荣号只有三千多人,要想在宋末这个时空生存发展,就有必要去了解适应甚至融入这个时代。

宋时的正式场合穿着的汉服,要穿三层,内用的汗衫小衣,中间一层中单,外面是外袍衣裳,一众受邀前来观礼的高级船员都包裹得严严实实。

天气很热,阳光很足,梁宵寒李修德程逆风几个都是热得顺脸淌汗,只盼着仪式赶快结束,回船上把这身劳什子的汉服脱了。

高台下方,一支军乐队,奏响“军乐”,却是打仗时在张弘范“帅船”上俘虏的一队女伎,本是泉州富商蒲寿庚用来讨好“大帅”张弘范的礼物。

这些女伎,一共是12个人,都是蒲家从小买来自幼训练的来自南洋西洋各国和大宋各地的美貌女孩,各个民族种族的都有,精通各种乐舞。

被亚荣号俘虏后,罗石把这些被俘乐伎收留在亚荣号上,改了个名字叫做“女子十二乐坊”

崖山决战之日,张弘范就是用这些乐伎在“帅船”奏乐,当作总攻发起的信号的。

今天,文丞相“校阅三军”,罗石就让“女子十二乐坊”排练一首《将军令》,穿上军装戴上军帽,弄点响动出来,给阅兵增添点声势。

“校阅三军”完毕,是一个授旗仪式。

“陷阵、”“摧锋”两营还没有军旗,罗石弄了两面旗帜,上面写了“陷阵、”“摧锋”的字样,让文天祥授予两营的营官常坤和张居正,算是“陷阵、”“摧锋”两营正式成军。

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为了避免原先身份带给自己的麻烦,已经更名为张居正了,也不知道那位后世的大明首辅还能不能用这个名字?

文天祥校阅完“三军”,心中有了计较,就对罗石下令要罗石派一艘船一队人护送自己去入朝面圣。

事关文信国公的安全,罗石不敢大意,和张浚商量了一下,请了一小队特种兵给文天祥做护卫,护送文天祥去残宋小朝廷见小皇帝。

先前,新朝初立,文天祥兵驻南岭。请求“入卫”被张世杰拒绝,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奈何形势不如人,也只得隐忍。

如今手下有罗石一支强兵,自然是可以再去和张世杰陆秀夫这对“黄金搭档”别别苗头。

当初,我在南岭,你在厓山,我请求“入卫”你不允,我没办法;现在,你在厓山,我也在厓山,我要面圣,你总不能不让我见吧?!

论资格,我比你们老;论名望,我比你们高;论实力,我比你们强;那么,你们拿什么和我争!?

一小队特种兵护送文天祥去残宋小朝廷见小皇帝,一去,就是两天。

第二天晚上,文天祥回到亚荣号,就召见罗石。

见了面,寒暄几句,文天祥就取了一份诰身给罗石:

“先时,北军来袭,汝力战有功,朝廷下旨恩赏,特进汝阶为授忠翊郎。”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总裁大人,轻一点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修罗武神农家小福妃橙红年代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辟寒金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魔鬼的体温
相邻阅读
深渊魔神作弊法师人生遮天之帝子主界异神抗倭军双王传奇破霄录英主赵桓圣道邪尊救赎之本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