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在皇太极辞世不到二十天的时间,皇太极与庄妃生的第九个儿子、刚满六岁的福临即位,年号顺治,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就在北京城内阴风怒号的日子里,大清政权迎来了顺治元年。

同一年,李自成在陕西西安称帝,年号永昌,这一年,被称为大顺永昌元年。

同一年,与李自成合作多年,最后又反目成仇、分道扬镳的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北京、西安、沈阳、成都,四个政权同时出现,而真正有资格逐鹿中原的是建立在西安、北京、沈阳的三个政权,三个人,即崇祯,顺治,李自成。

这一年,几个政权无一例外地都想到了顺字,但这一年,其实不太顺。

对此,驻守在宁远的吴三桂深有体会。

与几位前辈相比,吴三桂是幸运的。为了养兵休息,皇太极停止了对宁远的攻击,采取了一轮又一轮的怀柔政策,自祖大寿起,洪承畴、范文程甚至皇太极都亲自写过数封劝降信,在松锦防线已经被摧毁的情况下,宁远居然安然无恙。

但吴三桂心里却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罢了。清廷停止进击,并不是害怕它,而是在积蓄实力,未来岁月里,还有更大的冲击。

皇太极突然暴毙,这一消息大清国几番隐瞒后,终于传了出来,在北京得知这一消息的崇祯大喜,命吴三桂趁此机会出兵,一举击之。吴三桂表面奉旨,但其实按兵不动,他与清军交战多年,当然知道,眼前这点事情其实并非真的损坏了对方的元气。果然,用不了一个月,清廷大局稳定,摄政的正是与自己多次交手的多尔衮,他也不禁庆幸,幸亏没有贸然出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朝廷的圣谕不断传来,先是升官,然后是发饷,最后是勤王之令,要他撤出宁远,大军回师山海关,班师回朝,保卫京师。

吴三桂知道,北京已经非常危急,崇祯肯定是挺不住了,这才下了这么一个近于同归于尽的命令。但是撤出宁远,同样也是危险重重,因为清朝内部政权已经稳定,假以时日,大军一定会再次压境,宁远若失,只有山海关一座关城,明室江山,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进,是死,守,也是死,吴三桂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双输的位置上。

但对他来讲,班师回北京,却另有一层兴奋的心情在里面。因为在北京,还有一个挚爱的陈圆圆在那里等着自己。

在宁远城内,无数个夙夜难眠的夜晚,他都会把珍藏着的陈圆圆的那枚玉簪拿出来,轻轻抚摩,似乎握着的就是陈圆圆的纤纤玉手。两人自从北京团聚以来,只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三桂就奔赴前线,一晃已经分别一年多了,这段时间里,陈圆圆就寄居在北京的老家里,等着他回来。记得自己曾经承诺过,一定要给她一个名份,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这次回到北京,也是该兑现这个承诺的时候了。

吴三桂坐在床前,夜已渐深,殊无睡意,想起陈圆圆的柔情万种,又想起未来如此的险恶,百感交集。

明天一早,大军即将撤出宁远,前往山海关,这一次带走的是将近五万的军马,关宁铁骑全部撤回。这五万人,自己培养了将近十年,如今,还没来得及用他们打一次硬仗,就要全撤出了。

门外有人叩门,吴三桂道:“谁人?”外面有人喊道:“弟弟是我,我是三凤。”

来人是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也在军中担任将军一职,这一阵子一直在北京老家。吴三桂没想到他深夜赶来,很奇怪。打开门来,却见站在外面的吴三凤满脸是汗,风尘仆仆,吴三桂急忙把他让进来,问道:“你怎么这么晚来了?”

吴三凤道:“是父亲叫我来的,他要我赶在你出发之前找到你,就怕我来晚一步,你就大军起营了。”

吴三桂道:“你来的还真是时候,我明天就要起程了。”

吴三凤长吁一口气,擦了擦脸上的汗。吴三桂命手下人给他沏茶,又问他:“父亲如此焦急地派你过来,是不是有话要说?”

吴三凤说道:“是啊,父亲在北京与皇上见了面,皇上很器重你,把勤王大事全寄托在你身上了。父亲就是为这事让我来找你的。”

吴三桂道:“朝廷的圣旨已经到了,我已经将全体兵力调集,正准备回师。父亲对此有何话说?”

吴三凤道:“父亲只让我说对你说一句话,他说你一听这话就会明白,这句话就是:做人莫学袁崇焕。”

“做人莫学袁崇焕?”吴三桂轻轻念了一句,不解道,“此话何解?”突然间心念一转,道,“父亲难道不希望我出兵勤王,怕我和袁崇焕一样遭了陷害?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今时的对手可不是那皇太极了。”

“父亲没有这个意思,他只是要我告诉你,皇上同时封了八个人的官,命他们同时回师勤王,这些人,可都在等着你过来呢。依父亲看来,他们是想让咱们的关宁铁骑先和流寇耗上,耗差不多了,然后再取渔人之利,独享这份勤王大功!”

“可恶!”吴三桂愤怒地拍拍床棱,道,“国难当头,这些人还如此没有心肝,他们真是枉费天恩。”

“没错,皇上选的这些人现在全在观望之中。唐通跑到了居庸关,和李自成正面作战,但近来听人说他也可能已经降了李自成。刘泽清装了病,左良玉奉旨不前,白广恩近在咫尺但是却按兵未动,现在各部勤王之师,只有咱们是一股劲儿向前,把所有的兵马都用上了。”

吴三桂沉思片刻,道:“可是咱们要是不动,北京城就真的危险了。”

“动是要动,但是要抓好时机,我想父亲的话就是这个意思,不要只一味逞匹夫之勇。以当年袁督师之能,虽然力阻皇太极立下不世奇功,但是仍惨遭毒手,就是因为没有看好这个时机。”

“时机?时机?”吴三桂喃喃自语,“既要出兵勤王,又不要让人坐收渔人之利,这个时机,怎么判断?”

吴三凤说:“我想父亲是想让你不要太急于进兵,最好是等到他们打起来了,耗得差不多了,咱们再出兵,把时机把握到最好。要知道,走得快的不一定是笑得时间长的。”

“这个我懂。但是明天大军起拔,最多两天之内就到山海关,再急行军两至三日就可抵达京城,恶战怎能避免?既已出兵,就没道理走得那么慢,如果五日不到,就是欺君死罪。我没有理由不到,既要走,还要做得恰到好处,这个如何做到?”

“这个父亲没说,他说以你之能,一定会想一个万全之策。”

吴三桂思索片刻,没有头绪,转换话题道:“三弟,我有半年时间没有去北京了,我那人可好?”

吴三凤笑道:“哪人?你说的是弟媳吗?”

吴三桂愠道:“不要取笑,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圆圆她性子刚烈,又出身风尘,我只是怕她久居于父亲那里,会有隔隙,所以一直放心不下。”

吴三凤也不再说笑,道:“这个你放心。你那位陈美人极为懂事乖巧,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上上下下,打点得都很满意,听说大夫人也暗中观察了她几天,说不出什么不好来。”

“那就好,”吴三桂放松一口气,“我就是怕她身上脱不了那风尘气,让父亲嫌恶,没事就最好了。这次回去,我得先给她个名分,让她跟我两地相隔快两年了,什么名份也没有,我心里过意不去。”

“父亲说了,这个事倒不急,他说的勤王之事,你可以考虑清楚,此事若能抓住时机,咱吴家光祖耀宗,就在一时,但若处理不好,也可能鸡飞蛋打。”

吴襄并没有看错吴三桂,没到第二天早上,他就想到了一个非常妥善的办法。他决定此次撤军不但带走驻守的五万关宁军,还带走了宁远城内几十万百姓,其理由是宁远城破,百姓必遭荼毒,为百姓安全着想,吴将军下令,将所有宁远居民迁往山海关避难。

此令一出,宁远城人心涌动,人人称赞吴三桂将军真有刘贤德之风,百姓们都知道清军素有屠城的习惯,宁远城丢弃了,哪个肯留在城里?一时之间,百姓奔走相告,弃家舍业,身背细软,加入到撤退的大军行列中。朝野上下,一片感激之声,都称赞吴三桂仁义心肠,爱民如子,舍生死计百姓安危,朝中也不好对此有任何指责之声。

除了城区的军民,吴三桂还带着粮草兵备、官方文献、辎重行李等多方军用、民用物资,一行人浩浩荡荡,号称五十万之众,由宁远向山海关撤退,这么庞大的队伍,行动不可能快。一路上,百姓流离失所,妇幼老少啼哭之声不绝于耳,车挤马嘶,拥挤不堪,每天行军能到五十里就不错了,从宁远到山海关,急行军一两天的路程,居然走了整整五天。

这五天,对崇祯来说,是最焦急的日子,急递不断地发来,但对吴三桂来说,又何尝不是?

北京的消息已经封锁了,事实上,大家认为的勤王场面并没有出现,唐通先到,但马上战败投降,然后是白广恩,碰上了李自成手下最骁勇的刘宗敏,象征性地交了几次手,也降了。

吴三桂并不知道这件事,五天后,即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他的大军进入山海关,山海关总兵高弟、当地八大乡绅代表吕鸣章、佘一元、刘克熙及朱国梓等人迎接了他。吴三桂将百姓分驻在山海关附近昌黎、乐亭、滦州、开平等各州县,准备大军继续北进勤王,但是有一件事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他这一计策这时已经一点作用也没有了,不过三天时间,北京城就要翻天覆地,连主人都换了人。(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辟寒金橙红年代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总裁大人,轻一点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农家小福妃烈火浇愁
相邻阅读
变身之艾尔特丽雅公主灰姑娘变身秘籍诸天尽头无限恐怖的平行世界爱豆竟然暗恋我总裁强势宠:甜妻,有喜了!清初再立国回到大清当宰相大清第一福晋重生大清当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