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雅文小说移动版

m.yawenba.net

第十八章 沈园相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沈园相遇

陆游在参加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拔得头筹后,次年参加了礼部的会考,不想权臣秦桧嫉恨他的才华竟然下令主考官不予录取。陆游名落孙山后,心情抑郁,便前往沈园一游,希望可以排遣一下心情。进入沈园后没想到竟然偶遇同样来游园的赵士程、唐婉夫妇。

陆游和唐婉四目相对,都微微一怔。赵士程见此,大度的对唐婉说:“婉儿,既然在这里偶遇你的表兄,你就前去问声好吧?我在别处等你。”

陆游和唐婉于水中亭台上小坐,一会儿赵士程还让人送来些酒菜。唐婉悲戚的为陆游斟酒布菜。二人聊起别后状况,不禁唏嘘。唐婉知道陆游仕途不畅,还出言安慰。陆游知道赵士程对唐婉很好,给她以祝福。酒过三巡,唐婉告退。独自留下陆游空对沈园的一园春色。

陆游想起往日的恩爱,悲从中来,借着酒兴,在沈园题词: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情爱受挫,回到家中便身陷官场的各种揪斗中。因为秦桧的阻拦,陆游官路不畅。直到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令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而他留在沈园的题词,被来年游园的唐婉所见。唐婉见此,肝肠寸断。提笔和词一首。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写下和词后,回到家中的唐婉变得郁郁寡欢,任赵士程如何关怀,也无法温暖心灰意冷的唐婉,半年后,唐婉终于怏怏而卒。

看着唐婉生病,看着唐婉消瘦,看着唐婉一天天的憔悴,看着生命的光一天天的从唐婉身上消散。最揪心的便是陪在唐婉身边的赵士程。他是那样的爱她,他用尽了方法想让唐婉感受到幸福。可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唐婉香消玉殒的那天,赵士程悲痛不已,失声痛哭的赵士程用手掰断了唐婉生前所用的木梳。一半放在唐婉身边陪葬,另一半收在身旁留作永久的纪念。赵士程痛哭流涕的发誓:今生我赵士程只有唐婉一个妻子,唐婉走后永不再娶!

赵士程虽然陪伴在唐婉的身边,却始终没有得到唐婉的心,可是赵士程不以为憾。“虽然你不曾爱我,感谢你允许我爱你。”唐婉走后,赵士程信守诺言,终生未娶。

唐婉走后,陆游虽也悲伤,可是他的路还有很长,他还有妻儿需要他去照顾、呵护。唐婉走后,王氏又为陆游生了几个孩子。四十年后,当陆游重游沈园时,想起往日种种,心中思念唐婉的陆游写下两首悼亡唐婉的诗——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⑴

?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⑵,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⑶。

?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⑷,沈园柳老不吹绵⑸。

此身行作稽山土⑹,犹吊遗踪一泫然⑺。[2] 陆游在政治上有着伟大的抱负。现将陆游的仕途之路摘录在后,以供读者翻阅。(其后是陆游的宦海浮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不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

陆游西安石刻像

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20-21]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22] 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23] 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24]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25] 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26]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27-28] 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29]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

陆游

,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30-31]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32] ,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33] 、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34]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35] 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36]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

陆游半身像

骑驴入川[41] ,颇不得志。[42]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43] ;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44-45]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46] 、白塔院[47] 、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48]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49] 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50] 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51] 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52]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53] 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54]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55-56] 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57]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58]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59] 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60]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61] ,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62] 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63] 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64]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65]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66] ,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67] ,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68] 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69]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

陆游头像

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71-72] 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73]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74]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75-76]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77]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

陆游成都石刻像

,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79]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80]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81] 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82] 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83]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84]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85]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资料引用百度搜索。)(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农家小福妃总裁大人,轻一点惊!说好的选秀综艺竟然这个恶毒女配我当定了[快穿]烈火浇愁男主总想让我破产 快穿辟寒金橙红年代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修罗武神
相邻阅读
精灵入侵全世界诸天万界神龙系统盗墓之祭品我的一天有48小时讨债小宝:还我妈咪十块钱截教玄龟截教小徒洪荒之截教仙童截教之火神传奇超神学院机械召唤师